傳內地反對 冀爭中概股回歸阿里入港股通遇阻

傳內地反對 冀爭中概股回歸
阿里入港股通遇阻

【本報訊】市傳阿里(9988)遭內地當局反對,下周或無望獲納入港股通。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內地交易所現正爭取更多已赴美上市的科技巨頭回歸,若然准許阿里納入港股通,或影響中央推動內地交易所發展的計劃。專家指,若消息屬實,阿里沽壓不會太重,港交所(388)反受累更大。
記者:余秉峰

阿里昨曾逆市閃跌2.54%,但收市僅跌0.2%至212.2元。彭博報道指出,港交所與上交所及深交所等本就有所協議,排除把第二上市及同股不同權股份納入港股通,近期港交所向中證監提議作出調整,但中證監仍未決定修改有關協定,原因是內地交易所正爭取更多已赴美上市的科技巨頭回歸,若准許阿里進入港股通,或影響中央推動內地交易所發展的計劃,尤其香港正處於動盪不安時刻。港交所回應事件時表示,期待就港股通納入第二上市的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與有關方面進行協商;阿里及上交所則對有關報道不予置評。

京東和百度等已在美上市的科網股,早前曾傳出來港上市的計劃,但因為疫情關係有所延遲。事實上,內地近年大力推動科創板及中概股回歸,科創板在2018年11月開板,接納不同形式的中概股上市,當中包括同股不同權公司、沒有盈利的生科股和紅籌股,甚至CDR,去年7月正式開版已有第一批28間公司上市,其後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公開支持及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下,上市及申請數目不斷增加,至今已有82間公司在內地科創板上市。

至於小米(1810)和美團(3690)也屬同股不同權股份,它們在去年10月獲納入港股通後,股價走勢均獲新動力。彭博終端機顯示,小米在2018年7月上市後屢創新低,去年9月更低見8.35元,惟去年10月起至今累升53.1%至12.78元;美團則在北水持貨下,早前晉身紅底股。港交所數據顯示,截至本周一,北水持小米146.6億元或4.7%股權、持美團179.1億元或3.21%股權。

影響港交所多於阿里

中國金洋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郭家耀表示,消息令市場失望,但投資者買入阿里的主因,是看好其雲服務和電商業務持續高增長,若阿里真的未能進入港股通,僅缺乏加速升勢的催化劑,但不會影響實質業務及價值,「跌到去之前200元嘅話,係(撈貨)靚價。」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亦指出,若阿里重回200元,打理的基金有意增持,畢竟同業亞馬遜表現強勁,阿里估值相對低,受外資青睞,相關資金亦能支持股價,反而擔心若事件屬實,意味中央想轉為扶持上海及深圳,讓中概股集中回歸A股,對港交所造成實質打擊,「呢單新聞係對港交所負面,我哋亦已沽清港交所兼加put(認沽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