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通脹按年增長達5.4%,高於市場預期,並創逾八年高。國家統計局表示,受新春、新冠肺炎疫情及去年低基數所影響,今年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幅擴大。其中食品價格升20.6%,升幅擴大3.2個百分點,帶動CPI上升約4.1個百分點。值得留意的是,春節需求加上非洲豬瘟爆發後,引致供應短缺,令豬肉價格升116%,這是自2007年以來的最大漲幅。而非食品價格則升1.6%,升幅微擴0.3個百分點,推動CPI升約1.29個百分點。
提防滯脹風險
東亞銀行高級外滙市場策略師葉澤恆分析,通脹主要原因是由於豬肉價格大幅上升,帶動食品價格及整體物價。「疫情持續的話,醫療服務價格會繼續上升。不過其他經濟活動少咗,其他物價應該會回落,將會抵銷通脹部份升幅。」惟葉澤恆預計,2月份通脹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而若疫情持續至第二季,市場更要關注滯脹(Stagflation)風險、供應鏈斷裂問題,以及經濟恢復進度。
華僑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師謝棟銘則表示,疫情改寫中國供需局面,令供應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價格可能會繼續上升,並向全國輸出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