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林鄭月娥政府懶懶閒應對全城口罩荒,人民要連夜在寒風中紮營排隊買口罩,基層老人家更要幾天用一個口罩,有些藥房把口罩炒賣至700、800元一盒。全城搶口罩,但總有人會在逆境中雪中送炭,有良心小店不單沒有高價炒賣口罩,還免費派發口罩,亦有區議員自製酒精搓手液派發。在最黑夜裏,人性的光輝,更顯燦爛。
記者:梁嘉麗
葵涌廣場小店Godly Beauty派發口罩當天,11時半才開始派籌,早上8時已有大批老人家排隊,長長的人龍從一樓通過後樓梯一直排到地下商場,再在商場外繞圈,600張籌、3,000個口罩在半小時內全派完。
店主Mani在店內跟客人講解護膚品的用處,她從沒賣過口罩,卻在這段非常時期萌生派口罩念頭。店外貼着一張紙,寫上「只限55歲或以上持香港身份證人士」,口罩只派給長者,每人五個,因長者是較為需要口罩的一群。
老闆通宵守舖防賊
當人們在網上訂購口罩不斷被取消定單,Mani嘗試向日本廠房直接取貨,「12月尾已訂貨,直至2月1日先到貨,就決定派」。這3,000個口罩得來不易,同時她亦不斷從世界各地訂貨,但避免不了被取消定單的結果,她搖頭輕嘆,完全沒想過口罩如此短缺。Mani連自用也不夠,新年前丈夫四處到藥房撲口罩,花180元買了一盒50個,質素一般,摸上手很薄,「身邊有啲朋友同老人家都話冇,佢哋有啲發燒都只能留喺屋企,冇口罩連門都唔敢出,去唔到睇醫生,唉……」。
定單不斷被取消,Mani心情低落,晚晚不能入睡,每天面對「扣貨」、不准入口消息,身邊朋友都依賴她訂貨,對她期望很高,「好彩最終呢批貨嚟到,香港人從來冇試過咁,𠵱家係所有嘢都預計唔到,我哋對所有嘢失去信心,好大壓力」。
3,000個口罩,每個成本價$4.2,還未計四萬多元的運費,一收到有貨的消息,她便問身邊幾個朋友有沒有興趣捐口罩,結果一呼百應,幾十個朋友幫忙。派口罩時,她遇到的長者都處於水深火熱,有人兩三日才用一個,「有大肚婆inbox我,話小朋友發燒,但排過兩次藥房都買唔到,又唔敢出街,我話會留一啲畀佢」。
即將再有3,000個口罩到貨,這次Mani決定不要老人家排隊了,直接送上門,她認識一些社工和社福機構,會把口罩送到院舍,而且還會送給一些少數族裔人士,擔心他們衞生意識較弱或未能立即得到疫情的第一手資訊,「𠵱家情況,唔係自己戴就得,要人人都戴先有用!」
訪問時Mani拿出幾個派剩的口罩出來,解說口罩的質素,店外立即有三兩客人探頭入來,詢問是否有口罩賣,她只能尷尬的說沒有,讓店員用布把店面暫時關上。運貨和存貨期間,更是膽戰心驚,口罩到港,貨車司機見到長方形盒問是甚麼,她都不敢答,只答是棉花,「好驚㗎!冇貨又驚有貨仲驚!」早前有小店被偷口罩,她也擔心,貨到後索性叫丈夫留在店內過夜,上陣看管口罩。全城瘋搶口罩,她認為政府需負上最大責任,「好欷歔,冇諗過香港會搞成咁」。
另一間派發口罩的觀塘工廈小店Kids Me Baby,一連三天派了共1,200個口罩,由泰國空運到港,每人派四個,孕婦和老人家優先,長龍由店門一直排到後樓梯,再延伸工廠大廈外「打蛇餅」,這種景象香港人近半個月已習以為常。12時開始派發,早上7時已有人排隊,「初時以為多長者,其實都有好多年輕人,因為連上網都買唔到,有啲連返工都冇口罩」。
「老人家一罩戴七日」
排隊拿口罩的,八成是老人家,約一成孕婦,只要拿着長者卡就會優先處理,不用他們排得太久,派口罩時,有時也會跟老人家閒聊幾句,店主鄧小姐感慨,很多老人家接收資訊慢,想去買口罩時已售罄。她遇到一位長者一個口罩戴了七天,「不停重複洗重複用,見佢個口罩已起晒毛粒,而且唔只一個,好多老人家都係咁嘅情況」。
貨量1,200個,鄧小姐說不算多,她跟合夥人Michelle決定派口罩給有需要人士。這段時間,小店不斷收到查詢,最記得一位血癌孩子的媽媽,「因為要照顧小朋友,佢嚟唔到,問我可唔可以買一盒,因為醫院都唔夠口罩畀唔到小朋友用,佢仲畀咗醫院覆診紙我睇」。那晚她心裏很不安,翌日便決定直接寄一盒給這位媽媽,「幫到幾多就幾多喇,再返貨我會再聯絡佢」。
新年疫症開始爆發時,Michelle跟家人正在日本旅遊,所有藥妝店的口罩都限購,每人只可買小量,「我哋一家八口買到20盒都已好盡,當地都有炒賣,不過見到啲大陸遊客可以幾箱幾箱咁買,我就真係唔知點解喇」。後來為了陪兒子去某卡通專門店,誤打誤撞讓Michelle買到正價的小童口罩,買了一些回來出售,幾小時已火速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