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球形勢嚴峻、疫情又不斷惡化,下周二(18號)公佈年終業績及策略更新的滙控(005),過去靠香港區作為盈利引擎及資產質素保證,惟福地不再,集團整體撥備料將大升。按滙控內部綜合18間券商預測顯示,去年度預期信貸損失(ECL)將按年急增68%,單計第四季則增逾一成至9.44億美元(約74億港元)。
記者:劉美儀
有分析員擔心,滙控或重回世紀初收購滙融及經歷次按風暴後,每季撥備持續多達10億元(美元.下同)以上高位。
季度盈利料倒退15%
盈利方面,綜合預測指,去年全年集團列賬稅前盈利為200.28億元,按年僅升0.69%,單計第四季更按年跌14.5%至27.84億元;扣除一次性項目的經調整稅前盈利(清水版業績),去年度及第四季各賺217.68億元及39.04億元,按年比較幾乎打平。
逆風經營,壞賬難逃升勢,一外資證券分析員表示,滙控自2006年次按風暴後,為抵銷北美消費融資及其他虧損,撥備遞增,按季支出曾持續數年逾10億元以上,現時環球不明朗加上疫情肆虐,「未來季度信貸支出重逾10億元係有可能」。
中傲投揚基金經理溫鋼城亦說,獅子行股價一直徘徊55至63港元之間,投資者入市審慎,已折射市場對經濟差、壞賬彈升的憂慮,本港是集團主要盈利來源,刻下經濟衰退又受疫情困擾,「一定會影響集團業績」,英國脫歐稅務及其他細則談判,對英資公司前景未許樂觀,未來滙控每季撥備遞增絕不為奇,不管會否重返收購滙融後水平,但「日子絕不易過」。
國際會計準則下,預期信貸損失反映壞賬提撥,根據綜合預測,去年集團相關支出按年勁升67.9%至29.67億元,券商料今年再攀升16%至34.46億元。
次按風暴後曾大撥備
翻查資料,2003年初滙控斥資逾140億元收購滙融(前稱Household),06年北美爆發次按風暴,自此集團每季「重手」撥備,季度支出平均逾10億元,個別高達20、30億元,直到2014年首季才降回至收購前約10億元以下水平;期間,除2015年第四季至翌年首兩季外,至今季度撥備一直控制於10億元以內。
高盛亦指,滙控亞洲區信貸成本可能增加,節省成本的效益被低收益因素所抵銷,故下調對滙控去年及今年度每股盈利預測各5%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