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健委︰臨床插喉才氣霧傳播

衞健委︰臨床插喉才氣霧傳播

【本報訊】上海官方前天稱,武漢肺炎可經氣霧傳播(內地稱:氣溶膠傳播),令人關注這是否等同「空氣傳播」。國家衞健委專家強調,氣霧傳播只有在特殊條件下才能發生,例如高危的臨床醫療操作,在日常通風環境下,空氣中一般不會有新型冠狀病毒。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也強調,醫護人員進行高危的急救步驟,例如吸痰、插喉使用呼吸機等霧氣生成程序,才會產生小飛沫並引致氣霧傳播,而一般社區生活不會增加空氣傳播風險。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霧傳播和糞口(接觸受感染者排泄物污染過的物件)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他解釋氣霧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份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霧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這一般是要在特殊條件下才能發生,例如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專業醫療操作。他指飛沫傳播距離很短,一般在一至兩米內,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因此只要與其他人保持至少一米距離,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廣東中藥治肺炎

另外,北京呼吸危重症專家童朝暉表示,SARS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是85%同源,根據當年發現SARS抗體能在體內持續六個月的研究結果推斷,武漢肺炎康復者在痊癒後六個月以內不會再得此病。廣東省當局宣佈,同意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申報的中藥「透解祛瘟顆粒」(曾用名「肺炎1號方」)用於全省30家武漢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