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政府分階段全民配售口罩,讓市民安心;香港政府卻一直對公公婆婆通宵捱冷排隊買口罩視若等閒,官僚無能,本地口罩短缺,激發何錫漢萌生本地口罩生產線的念頭。何錫漢認為,以香港每人每日用兩個口罩計算,最理想是每天產量有一千四百萬,雖然預算「不切實際」,但足見口罩生產線越多越好。早前有老人因排不到口罩而流淚的訪問片段,惹起廣泛關注,「我見到時都好感慨,點解香港人到呢一刻要咁卑微?」他近來外出亦有派發口罩給未有戴的途人,但想做更多。
台灣在三周內迅速完成口罩生產線,他欣賞台灣政府主動與民間協作,反觀港府不但缺乏技術,反應「的而且確係慢」,隨着各地推口罩出口禁令,仍以標書招募供應商,亦未有投入資金及鼓勵生產,變相民間自救。
撐醫護罷工 降源頭感染風險
公佈計劃前,他已接觸經濟及貿易處及生產力促進局,獲對方支持,給予業務建議,但未有實質幫助。林鄭月娥前日呼籲計劃本地生產口罩的人士主動聯絡,政府會配合。他希望未來與政府再商討,並建議政府制訂明確政策及指標,「只要公開透明,社會會有好多有心人出力」。
西裝褸上,他扣了一條支持醫護罷工的白絲帶。他支持源頭減低感染風險,高危環境中工作的醫護必須有足夠裝備。問他會否擔心表達政見,不獲政府支持?「不能成事,就會有啲可惜。」他進一步指生產口罩不僅屬商業行為,更是抗疫一環,公共衞生不應受政見影響,無人可以獨善其身,「一家人有黃有藍……如果黃色經濟圈淨係支持黃絲戴口罩,藍絲冇辦法戴到口罩,一家人嘅公眾衞生都係咁大。」
■記者鄭祉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