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專題】玩物不喪志 抗爭現創意

【港聞專題】玩物不喪志 抗爭現創意

古有君王玩物喪志,今有人民玩物明志。香港有這麼一群人,玩玩具,不忘反送中,並利用自己的「玩玩具專長」為運動出一分力。facebook page「胡氏這一家」以五個胡迪公仔化身住在大埔的一家五口,自從6月8日一家人預備參與翌日的大遊行開始,這家人至今仍在反送中。「香港人製造」的抗爭者模型公仔自從8月參與一場和平遊行後,大受歡迎,團隊因而量產製作一批抗爭者模型。這些玩具的創作者,一方面希望以義賣等方式,把like數化為支持運動的實則力量,同時希望自己的玩具令人開心,在氣氛沉重的社會裏,一起笑一笑,一起走下去。
記者:趙曉彤
攝影:梁志永 董立華

由6月開始,「胡氏這一家」已逐漸進化到有自己的頭盔及抗爭裝備。

【五口反送中-胡氏這一家】

「胡氏這一家」facebook專頁的故事人物是居於大埔的一家五口,年半前,胡總(化名)開始以5隻胡迪公仔創作爸爸、媽媽、女兒、阿嫲、工人姐姐這五個角色,自從去年的6月8日晚上,他們一家五口圍着摺枱、用黃紙寫了「反送中」三字標語,6月9日全家出動參與百萬人遊行,以後這八個月,胡氏一家跟香港人一樣忙於「反送中」。

胡總的工作桌上,有着各式各樣的配件。

政治就是生活

胡總尚記得6月9日遊行時,這個page約有7,000個like,當時他自覺是和理非,隨着運動持續,他用胡迪公仔日日出post,半年後,他的page已超過了6萬like。「多了九倍人,這不是我的功勞或我做了甚麼,而是大家都關心這個議題。」每個帖子有逾千甚至逾萬個like,也有很多人留言與他互動,他也因此從每周更新變成每日更新,希望令香港人開心一下,「因為整個香港社會的氣氛都很不開心,透過page給大家笑一笑,無論是笑警察或是笑胡氏家庭角色也好,也想令人開心」。

讀者多了,他自覺在這場運動的責任也大了。他無法做勇武,但也不甘心只做和理非,於是當有人邀請他合作做一些義賣活動,他也盡量答應,希望在like數和笑一笑以外,這個page也有一些實際功能。同時,他也視每個反送中帖子為較軟性的文宣工作,例如常常以黑警為題材,就是希望讀者看清楚警暴。年半前,胡總開始構思「胡氏這一家」的故事,最初把圖片放到一些玩具討論區,當時版主卻說玩玩具不要談政治,他自覺題材是圍繞生活,只是生活離不開政治,就算玩具被炒賣也是政治。別人不歡迎他,他就自己開page。

反送中運動開始後,他與讀者多了很多互動,不時有讀者傳訊息、圖片、新聞給他,提議他用哪些題材創作,他要看道具能否配合,以及自己對那件事可有感受。他的創作裏,出場率最高的是黑警胡迪,這隻公仔手上的警棍因為打人太多而彎曲了。日常生活裏,市民面對警暴無可奈何,胡總把警暴事件化為作品,讀者可以盡情笑罵這隻黑警胡迪,算是替大家出一口氣。

反送中運動持續八個月,暫時令他最傷感的事是陳彥霖離世,每次想起都很難過,他無法用這件事製作「胡氏這一家」的作品。有次,他出帖說自己的心很不舒服,希望暫時遠離新聞,立時有讀者傳訊息關心他,叫他加油。一星期後,休息夠了,他又繼續更新page,希望因運動而沮喪的讀者,看見他的胡迪情景圖,會心微笑,然後一起振作。

6月9日,胡總與「胡氏這一家」到反送中現場一同遊行。

巴斯光年因內置雷射槍而被捕的創作,是揶揄浸大生因買雷射筆被捕一事。

【為玩具添神髓-阿風】

「胡氏這一家」裏的胡迪公仔齊集了示威者的頭盔、眼罩,警察的長盾,以及路邊鐵欄等裝備。不過,胡迪這隻公仔實在太迷你,最初要尋找這些物品頗為困難,直至胡總認識道具製作者阿風(化名),才終於擁有了胡迪大小的頭盔與眼罩。

黑警胡迪是「胡氏這一家」裏,出場率最高也最受網民歡迎的角色。

助示威者抒發情緒

6月開始,阿風製作了鐵馬、水馬、頭盔、眼罩、胡椒噴霧等與反送中運動相關的道具。他不出鏡受訪,其中一個原因是怕「人血饅頭」的罪名,怕別人覺得他是想借反送中來賺一筆錢,同時,他也不想自己製作反送中玩具而「騎劫了大家的關注」。

他辭去全職工作、以手作模式生產玩具配件不久,反送中運動開始。6月,他製作了一些鐵馬道具,拍照並上傳去facebook。因為他是玩具迷,facebook有不少玩具愛好者,有人想跟他買鐵馬,他就接了一批二十個的定單。

後來,他製作黃色頭盔,原因是自己想玩。頭盔、眼罩等小配件難以在玩具店購買,如果想擁有一個頭盔,可能是要買一盒二、三百元的玩具,才取得一個小小的頭盔配件,「那我不如自己整」。他製作迷你頭盔時,開了一張定單,經玩具愛好者的轉發,短短三小時已接了逾五百張定單,惟有立即「截單」。他只有一個人一雙手,無法在短時間製作大量貨物,而同時,心中仍是有人血饅頭的憂慮。創業不久,就是反送中開始,他也有製作別的配件,卻以反送中道具最受歡迎。一方面,他積極參與這場運動,對反送中很投入也很上心,另一方面,當面對大量反送中道具需求時,他卻猶豫了好一陣子。到底要不要製作這些道具?最後還是生產了,只覺得不應該無止境地生產,但當頭盔截單後,總有人說未買到,希望他繼續製作,他又再造一批。

作為創業者,他認為有需求才有供應,提供「產品」這件事很合理,但他也怕別人質疑他的利潤,這些利潤到底要如何捐款或捐出多少,他並不想公開自己的製作成本。

後來繼續製作,一來是見大家玩得開心,至少賣家看見這些道具會很開心,覺得幫到他和買家抒發情緒。他接觸過的買家,很少抱着純粹買來玩的心態購買,不少人是把道具放在玩具身上,再帶同玩具來到示威現場,拍幾張照片,當作是代替自己上鏡。一個客人曾帶着胡迪去遊行,遇上警察搜身,在衫袋搜到這隻拿着「不要過來,否則使用武力」旗幟的胡迪。

阿風認為如果大家只想快樂抗爭,只有失敗收場,也擔心運動是否開始少人關注,最後多少人自殺也會無人關注。但他認為玩具為人帶來歡樂是一件好事,「這幾個月大家也很辛苦。老老實實,我自己也會拿這些東西拍照片,會心理平衡一點。」

阿風為「胡氏這一家」創作了不少抗爭道具,單是頭盔已達六百多個。

自6月開始,阿風製作了頭盔、眼罩、水馬、鐵馬等反送中場景道具。

【榮光製造者-阿C】

八月一場遊行,阿C(化名)與數名模型愛好者,帶同一批自行製作的示威者模型與玩具,在遊行裏實景拍照。原本打算自娛的舉動,意外引來大批圍觀者,那夜,有人問他們可會製作這些模型去賣……這就是「香港人製造」的示威者模型阿榮和光仔的誕生故事,而最近,「香港人製造」推出了義務急救員和記者兩款模型,同樣大受歡迎。

阿榮和光仔的造型,主要參照他們最初帶到遊行拍攝的示威者模型,而那個模型是在6月中構思的,因此,阿榮和阿光的形象就是運動初期的示威者,只有N95口罩、最普通的塑膠眼罩以及一個帶備所需物資的大背囊。製作模型,阿C希望是同時在記錄時代,他希望別人記得示威者最初只有這些裝備,而半年後的兩個新角色,則是終於擁有防毒面罩了。

阿C與同伴玩了軍事模型多年,擅長仿真度高的實景製作,他猜想,這也是他們在遊行當日、模型吸引很多人注意的原因。然而,他們一直是玩家而非賣家,第一次生產公仔,不知從何入手,時間趕急,再加上題材敏感,不少廠家都拒絕替他們製作。終於把公仔與配件跨國生產再運回香港後,找商店寄賣也是不斷被拒,他們惟有開設一個「香港人製作」facebook page自行售賣。

回想最初製作的那批反送中模型,所有鐵欄、頭盔、眼罩、垃圾桶等用具都不難從玩具店購得,因為他們的模型就是最常見模型的大小比例,沒料到自己生產模型時,想生產這些日常用品卻困難重重,阿C形容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阿C製作的模型仿真度高、題材貼近現實,吸引不少外國記者邀約訪問。

宅男不再沉默 為港發聲

精美的模型除了吸引香港人注意,也引來外國媒體訪問他們。從前,阿C是躲在家裏玩玩具的宅男,對上鏡感到非常不自在;現在接受訪問,他卻可以說話流暢地表達自己,他形容自己是經歷了一場蛻變。從前不關心政治,8月中才第二次參與有不反對通知書的遊行,後來卻走前一步又一步,不甘心再做沉默的人,「如果我們再做沉默那批人,香港就會玩完,個個都不發聲,你還可以為香港做甚麼呢?」

他接受外國媒體訪問,外國記者很好奇阿榮和光仔的配件為甚麼會有蒸魚碟和生命麵包等,他於是向外國記者解釋蒸魚碟滅煙、圍攻理大等細節。同時,他會用這套模型向從未踏足現場的人解釋甚麼是「抗爭者」,及他們手持的就是路牌、雨傘等東西,希望他們明白抗爭者不可怕。

最初阿C是因為工作壓力大而玩玩具,從前製作軍事模型,因為事情離自己很遠,他專注於製作模型時,就會完全忘記現實生活。現在製作反送中玩具,心情卻非常複雜,因為每件道具都會令他回想起抗爭的一幕幕記憶,但也因此,他希望為這些玩具賦與更大的意義。這批玩具商品,扣除成本後的收益將會捐贈給慈善機構,如「守護孩子」。阿C製作模型時,自覺找到一個為運動付出的方法。

阿C會帶同所製作的模型,走到抗爭現場拍下真實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