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專家揭感染途徑藉懸浮粒子飄遠 病毒空氣傳播

上海專家揭感染途徑
藉懸浮粒子飄遠 病毒空氣傳播

【肺炎大爆發】
【本報訊】內地專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除飛沫和接觸傳播外,可以氣溶膠(aerosol,相當於懸浮粒子)為載體,若吸入含病毒的混濁空氣,也可能被感染。有香港傳染病專家指出,新發現意味着病毒的傳播能力比預期高,甚至可能如同肺結核,病毒在空氣中飄浮時可傳得更遠。另一方面,中央「空降」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賀勝兼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或為該省領導層「洗牌」做準備。
記者:陳嘯軒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昨在記者會稱,當地近期發生的部份病例是「家庭聚集性」。他引述衞生防疫專家稱,可確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途徑,除經患者飛沫的直接傳播及觸摸被飛沫污染物品接觸傳播外,還有氣溶膠傳播,意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他呼籲居民做好居家防疫,包括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勤洗手以及做好門把、桌椅、廁所坐墊等的消毒。

上海火車站外一名乘客戴着防護面罩,並用浴帽幾乎將整個頭部密封。路透社

專家籲每天開窗通風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也在北京舉行的記者會強調,武漢肺炎是新發的傳染病,「大家都沒有免疫力,人人易感」。他建議民眾搭升降機或樓梯通道的通風情況不好,都要戴口罩,房間窗戶每天要打開一段時間,讓空氣充份交換。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對《蘋果》稱,氣溶膠一般牽涉到特殊醫療儀器,例如病人需要吸入霧化藥物時就可能會產生。2003年SARS疫情嚴重的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就有病人使用霧化儀器,咳出的病毒污染了病房空氣。他形容病毒有機會經空氣傳播是重大發現,當年SARS全球確診病例不足1萬宗,但現時疫情僅開始約兩個月確診數就逾3萬宗,推斷病毒絕對有可能有高效的傳播途徑。他指香港的防疫指引或要因此作相應更改,急症室醫護人員宜提高防護裝備規格,例如全面使用N95口罩及護目鏡等。由於無法估計病毒傳播距離,普通市民宜盡量減少外出。

早在2005年,內地氣象專家吳兌已經提出,禽流感、SARS等病毒可通過大氣氣溶膠在空氣中流動作遠距離傳播。他指「飛沫」直徑大於10微米,在噴出後在近距離就沉降了,能遠距離傳播的是小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而禽流感、SARS、肺結核等幾千種病毒,可作為灰霾的成份之一(稱作生物氣溶膠)。

國家衞健委高官空降湖北

國家衞健委昨將疫情的病名統一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不提疫情發源地武漢。內地累計確診逾34,600多宗,死亡723人。湖北省長王曉東昨警告,當前疫情呈現城市向農村蔓延、輸入型向社區感染型發展的新態勢。內地傳媒報道,經中共中央批准,國家衞健委副主任王賀勝出任湖北省委常委,在2017至18年間曾任武漢市委員會書記的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將出任由副總理孫春蘭領導的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副組長。有分析指,北京把天津醫學院公共衞生專業本科畢業、並有長年衞生工作經驗的王賀勝「空降」湖北省領導層,是希望藉他的工作經驗幫助湖北抗疫,不排除未來將安排他再擔當重任,取代某位在職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