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電影改片名是一件極難的事情,又要容易記得,又要有趣,又要符合故事內容,又不可讓觀眾的期望落空,所以非常之難,難到很多電影在差不多上映前大約一、兩個月,才能確認片名。既然真正的片名最後才出現,所以在拍攝過程中,它們又會用甚麼片名呢?
之前在很多訪問都提過了,筆者的《逆流大叔》原名是《萬水千山縱橫》 ,直到上映前半年左右,電影的初剪做好了, 發現片名與內容產生期望落差,讓大家誤以為是一套拋頭髗灑熱血的龍舟激情電影,而不是一齣以人物成長為主的喜劇,所以決定要改名了。而到最後,我們整個宣發團隊想了幾十個名字出來,投票後最後兩強分別是《逆流大叔》與《盛夏中年》(對,就是五月天《盛夏光年》的「中年」版),我自己當時是選《盛夏中年》的,因為覺得好像「文藝」多一點點(新導演都有種想讓自己看起來「好像」藝術點的迷思吧),終於大大老闆一口決定了《逆流大叔》,事情就確認了。然而「盛夏中年」這四個字,最後都有用於宣傳句語之中。
對片名三心兩意的,還有很多例子。當年的《新紮師妹》其實也同樣有另一個片名跟它競逐。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這齣電影中方麗娟這個名字其實早在另一齣電影中出現過,就是《玉女添丁》,當時是因為《玉女添丁》後發現千嬅可以再發展出另一個喜劇系列,所以才有一個女警的故事,而既然是延伸自《玉女添丁》,故此就衍生出另一個名字《玉女出更》,當然最後《新紮師妹》跑出了,不過同樣地,「玉女出更」四個字都用了在宣傳品之上。
大家還記得很久以前有一齣恐怖片叫《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嗎?那個故事是改編自當年一個炒得興起的電台靈異節目《恐怖熱線》內的其中一個話題,有人曾經看見過「大頭怪嬰」這件疑真疑假的事很多人談論着,於是電影公司就與電台立即開拍,筆者擔任編劇,鄭保瑞先生擔任導演。在製作初期,戲名一直都是叫《恐怖熱線大電影》,是因為那個年頭美劇《X檔案》的電影版就叫做《X檔案大電影》,而導演又覺得直接提「大頭怪嬰」四個字不太有型(又是新導演的迷思吧),然而到差不多上映時,大家都知道「大頭怪嬰」這四個字根本就是一個最重要的賣點(雖然在戲中根本沒有出現過,這編劇真是……),所以還是將它放回去了。
不過這齣戲其實還有第三個名字,叫做《折翼天使》,完全唔知搞乜?對,的確是「完全唔知搞乜」的。這個名字是一直出現在我們的拍攝現場以至文件之中。為甚麼?是用來方便拍攝的,試想想,你踏出家門時發現原來鄰居借了自己的單位給人拍戲,你無意中一看片名,叫《恐怖熱線XXXX》,你會怎樣?應該都會千方百計想這班人快點離開吧!但若然你看見片名是《折翼天使》,你應該就會真的覺得「完全唔知搞乜」,之後就繼續去街了。
片名背後還有很多故事,下次再談。
撰文:陳詠燊
奮鬥房
《逆流大叔》編劇、導演,寫了18年劇本,自覺最代表到個人思維其實係《追擊8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