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恒指死貓彈隨時挾淡倉月跌逾6%超賣 航空零售股值博

【投資導航】恒指死貓彈隨時挾淡倉
月跌逾6%超賣 航空零售股值博

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今年港股由1月高位急跌最多逾3000點,感染、死亡數字不斷上升,市場對後市悲觀。然而,數據上卻未必跟悲觀情緒一致;過去十年,每逢港股單月下跌逾6%,平均而言,隨後都會出現反彈,一年後更升近一成。中港股市問題多多,今次未必終極見底,但「死貓彈」幅度亦可以驚人,淡友隨時短線被挾爆倉。

港股整個1月單月下跌6.6%,過去十年,相同或超過此水平的跌幅達13次之多,除2017年「慢牛」外,基本上每年至少大跌一次。翻看恒指過去十年,經歷歐債危機、溶斷機制、中美貿戰等重大事件,每逢港股單月下跌超過6%,平均而言,隨後港股不論一個月、三個月、半年及一年後,恒指均會上升;其中一年後的平均表現最明顯,期後恒指升近一成一。

港股1月由高位急挫,而過去十年數據顯示,逢單月跌逾6%,平均而言隨後都會反彈。資料圖片

李聲揚:人性係驚咗先

箇中原因,跟超賣不無關係,每次大跌後,港股市盈率跌至10倍或以下;技術指標上,相對強弱指標(RSI)往往因急跌而回落至近30的超賣水平,兩者造就反彈條件。

康證投資研究部董事李聲揚解釋,單月跌超過6%,之後持好倉一個月至一年贏面大,主要因為不論面對金融海嘯、溶斷機制、反修例、疫症,人性首先會「驚咗先」,然後事情總會有辦法解決,投資情緒慢慢回復。他認為,疫症對經濟當然有影響,但相信恒指之前的跌幅已經完全反映,相信反彈會出現。

若拉長統計至20年,得出結論相若,惟因2000年、2001年、2002年及2008年均為大跌市年,單月大跌6%以上後平均表現有所不及,大跌後持貨一個月及三個月後分別輕微下跌0.46%及0.04%,半年及一年後則分別升1.09%及3.89%。

坊間將今次WARS(武漢肺炎)跟SARS(沙士)相比,惟股市上難直接比較。因2003年沙士前三年,港股由16962點反覆下跌至2003年初的9333點,跌幅達四成半;而當年除3月單月跌5.35%外,之後全年出現報復式反彈,2003年任何時候買入坐貨一年都有雙位數升幅。

投資專欄作家魏力指,恒指每次大跌後買入會賺,統計上事後的確如是,但炒股票每次面對的都是新情況,「今天買入,過兩天下跌再試一個低位,究竟到時走唔走呢?」又指後市很多不明朗因素,尤其今次是一個疫症,過去十年都沒有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疫症,是一個新情況,他會博短線反彈,但不會買貨坐數個月等升。

事實上,統計還統計,單月大跌後越跌越有例子不少,最經典例子為2008年金融海嘯;自2007年底港股直通車煞停至雷曼兄弟倒閉,中間每月壞消息不絕,全年合共六個月跌超過6%。雖然之後量化寬鬆推動股市大反彈,惟若每次見單月大跌便衝入市,恐怕難以捱過震盪。

中長線捧騰訊阿里巴巴

李聲揚相信,內銀、港銀一定會受影響,料反彈空間不大,而航空股及零售股估值低殘,短炒較值博;至於中長線,科技股如騰訊(700)及阿里巴巴(9988),受疫情影響輕微甚至有利。

魏力認為,上半年中國經濟經歷疫情「瓜得」,疫情穩定後加碼放水救市機會大,人民幣貶值都應炒高「啤打」股票,如科技股、手機股、5G設備股、網上教育及醫療股;核心會持有物管股,認為其穩定增長。至於內房及汽車股要等疫情穩定後才會升,因疫情令剛性需求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