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長及教育工作者聯會籌辦「違紀教師投訴工作坊」,旨在教學生、家長舉報不滿暴政的老師,用心固然可誅,用語也同樣下流。
現代漢語近年流行「工作坊」,這「工作坊」無非英文workshop的硬譯。查二零零五年版《牛津簡明英漢雙解詞典》,workshop有兩個意思,一是「a room or building in which goods are manufactured工場」,一是「a meeting for concerted discussion or activity研討會;講習班」,詞典還把a dance workshop譯做「舞蹈講習班」。
但現代漢語人一味要以英文作中文典範。英文既說workshop,而work者,「工作」也;shop者,「店」也,「坊」也,於是「講習班」非變作「工作坊」不可。但中文「坊」雖可解作「店鋪」,如《東京夢華錄》卷二說「茶坊每五更點燈」,卻不可和英文workshop一樣解作「研習班」,難道中文字都要類比英文詞語,再依英文詞語重新定義?
而依英文詞語重新定義中文,今日的確已成為新中國人時尚。於是democratic values(民主原則)變成「民主價值」,to follow up a complaint(處理投訴)變成「跟進投訴」,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life(兼顧工作與家庭生活)變成「在工作與家庭生活之間取得平衡」。總之,現代漢語人不會說中文,十九也不懂說英文,只懂說洋涇濱中文。
「違紀教師投訴工作坊」今已在千夫所指之下取消,但在朝派一定還會廣開舉報教師之道,即現代漢語所謂「構建舉報教師平臺(platform)」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