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2011年從理大退下來開班教人投資理財,主因是希望灌輸正確理財觀念,個人相信只要投資者抱有中長線投資心態,平均每年賺取10%的回報並不困難;足夠跑贏絕大部份短炒的投機者,甚至基金經理。
由2010年至2014年,恒指在21000點徘徊,筆者一直鼓勵學生在21000點以下建倉,到2015年恒指升上28000點,終於可以收割;倘若錯過了2010年至2014年的入市機會,2015年至2019年便困難得多,因為自從2014年11月港股通開通後,恒指的平均位已由21000點大幅上升至接近26000點。過去兩三年(自2017年)的平均位更高達27600至28200點。
高位回落一成可入注
筆者一向不鼓勵學生高追,因為隨時摸頂入市,到時便很痛苦。入市策略其實很簡單,因為每年股市總會有波動,所以不應高追,耐心等待大市或個別股份股價,從高位回落一成多才入第一注。倘若再跌,便入第二注;再跌,便入第三注。我們不是神仙或先知,根本不知道股市何時見底,若要等到見底才「一注獨贏」,往往錯失入市機會。
2018年1月恒指由歷史高位33484點回落至29000點,筆者才建議學生入第一注,跌至26000,第二注,之後再跌,可再入;最後恒指跌至24540點回升,去年4月升至30280點。三注入市的平均位在26000點水平,當恒指回升時便可以分批收割。同樣,去年恒指由30280點回落,筆者建議學生跌穿28000入第一注,跌穿26000第二注,再跌,再入。去年8月恒指低見24899,若跟足三注入市,同樣可以在26000點水平建倉,進可攻,退可守。
去年底恒指收報28189點,到今年1月更升至29174點,早前在26000點成功建倉的又可以分批收割;之後因為武漢肺炎肆虐,恒指很快回落3000點,跌至26145點,若投資者無懼疫情,在跌市中分注吸納,同樣可以在27000點以下成功建倉,入市價低於去年底的28189點,今年的投資成績可望跑贏絕大部份基金經理。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