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男性仍主導奧斯卡

白人男性仍主導奧斯卡

Oscar so white!並不是單純hashtag用語或一句譁眾取寵的口號,今天仍切實地發生於荷李活!2015年,當奧斯卡20個主要角色提名全落在白人身上,令有色人種揚言發起杯葛後,負責主辦頒獎禮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近年都有以實際行動作出回應,不停加入女性及少數族裔做會員,改變白人男性主導奧斯卡的局面,如去年加入較熟悉的新面孔,便有樂壇天后Lady GaGa、《黑豹》女星Letitia Wright等等。

據大會表示,2019年獲邀成為奧斯卡會員的842位電影人當中,已與時並進男女各佔一半;不過,根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現時為數約9,000會員中,男性會員仍佔68%,白人更高達84%,雖比起8年前77%會員為男性、94%為白人的比例變化不少,但奧斯卡其實仍不折不扣是以男性白人為主的小圈子選舉!

就以今屆為例,入圍最佳電影的9部作品中,有6部是由白人男性主導劇情,當中涉及暴力、槍械或打鬥對決的題材;最佳導演入圍者更盡是男性身影,帶挈《小婦人》(Little Women)爭逐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6項獎項的女導演葛麗泰葛域(Greta Gerwig),自己卻未能入圍最佳導演之列。

有色人種備受忽視

而今屆20位爭男/女主角或男/女配角的入圍者當中,有19位為白人,只餘於傳記片《Harriet》扮演帶領黑奴逃離奴隸制度的黑人女星Cynthia Erivo爭影后,可想而知脫穎而出有多艱難,今屆憑《豔舞大盜》(Hustlers)演出頗受讚賞的拉丁裔美國演員籮霸珍妮花洛庇絲(Jennifer Lopez),更未能入圍。

其實奧斯卡被批評「太白」、「太男性化」絕非新事,對上一次奪得奧斯卡的黑人影帝影后,已是2006年演出《最後的蘇格蘭王》(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的科羅斯韋迪加(Forest Whitaker),以及2001年演出《孽愛傷痕》(Monster's Ball)的荷爾芭莉(Halle Berry)。而於長達92年的奧斯卡歷史中,更只有一位女導演奪得最佳導演獎,她便是《拆彈雄心》(The Hurt Locker)導演嘉芙蓮碧格露(Kathryn Bigelow),看來奧斯卡要追上性別平等及多元種族共融的時代步伐,還有一段相當遙遠漫長的路。
撰文:牢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