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英雄 - 楊靜

人造英雄 - 楊靜

連續幾日悶在家裏,朋友們都鬱鬱寡歡,於是約週五聚起來打麻將。到週五早上再約具體時間,其中一位留言說還是算了:「看到那位李醫生過世,心情好差,改日再約吧。」

李醫生是之前武漢被懲戒的八位吹哨者之一,他第一時間得知自己工作的醫院內有冠狀病毒患者,就在一個都是醫生的私人群組裏發聲提醒大家小心。不想卻以散布謠言治罪,書面簽字表示認錯。身處武漢,醫療資源奇缺,很快他又回到一線工作,在眼科做手術的過程中不幸感染病毒,兩日前搶救無效去世。

幾家大型媒體第一時間就此事進行報導,梳理事件始末的同時,也竭力還原李醫生平日裏為人處世的點滴。這個八零後的年輕人是個盡職的醫生,也是你我身邊再平凡不過的人一個,愛說笑,愛美食,年過三十還有很多少年氣,讀着着實讓人痛惜。

很快許多自媒體也都有反應,發文悼念李醫生,有的標題老套又突兀如「李醫生永垂不朽」之類。又讓人想起這幾日流行的各種meme裏對鍾南山的膜拜。互聯網語言的病毒性傳播是一回事,人性中喜愛造神與依賴又是一層。大事件的恐慌中,憤怒無助悲傷急躁常常無處可放,於是聚焦在個體身上,神化的英雄被用來投射我們胸中的希冀與憎惡,於是有了骯髒的掮客和聖潔的醫生。這的確可以理解,但也要小心,最終的精力恐怕還是要落回自救和推動系統的改進。群體對個人的愛與恨很容易演化到狂熱的地步,恨一個吃過野味的武漢人也可以上升到看所有湖北人都是始作俑者,愛一個醫護人員則會捐贈上百上千萬給他的家庭,以至於後者不得不發聲說,這些錢當下可以做更多事,單給一家人並不能幫助疫情。

昨天武漢市民去醫院給李醫生獻花,空蕩街道上的三五行人讓人動容,這也許比在網路上繼續泄憤更有寬慰作用,這樣時刻人需要知道人的渺小與偉大並行不悖,相濡以沫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