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武漢肺炎肆虐,生產蘋果iPhone的中國富士康工廠被迫停工近一星期。外電曾引述母公司鴻海集團及其他供應商如英業達等,稱下周一復工目標不變,惟市場對其投產能力存疑。有分析師接受本報訪問時預計,生產線最快3月才有望回復正常水平;著名蘋果分析師、創業資本公司Loup Ventures創辦人芒斯特(Gene Munster)更向本報透露,全球5G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或受疫情拖累下跌一成。
疫情拖累 工廠產量成疑
美國科技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月初曾發表報告稱,疫情的連鎖反應將打擊中國以致全球手機市場。集團無線智慧手機策略(WSS)服務總監隋倩接受訪問時表示,即使包括富士康在內的工廠能下周一(10日)復產,「生產量能否回到100%都是問題」。她稱,有兩個因素左右生產量:第一,中國30多個城市實施人流管制,員工未必能如期上班;第二,物流運輸復工後面臨考驗,不少地方封路自保,手機製造所需原料或零件運送未必暢順。
全球前六大手機品牌,除三星外,其餘以中國為主要生產地。她認為各品牌無一倖免,「中國作為蘋果第二大市場,首季出貨量會較預期下跌600萬至700萬部,已是樂觀看法」。該機構最新估計,內地首季手機出貨將按年挫六成,「若3月(疫情)受控,第二季或反彈」;全年內地手機出貨則按年跌逾兩成。她續稱,若手機品牌主要依靠內地,風險更大。其中華為去年遭美國封殺,發展重心轉移內地,大約佔業務七八成,風險最高。
內地消費受挫,同時導致「去庫存」問題未能按計劃處理,變相影響5G手機推出。熟悉行情的芒斯特回覆本報時稱,受疫情拖累,預計全球5G智能手機出貨量將跌10%。他表示,蘋果應擁有3至5星期iPhone存貨,故認為中國手機工廠停業四星期以上,才影響出貨量,惟機會不大。他補充,若有關工廠停業四周以上,每多一星期或引致iPhone出貨量該季下跌8%。
記者:李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