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統治者恭行節儉…… - 余家強

當統治者恭行節儉…… - 余家強

上篇提及,我老師張雙慶教授指出,古典小說最大問題在臉譜化。中國歷史何嘗不是?

我小時候很喜歡中史科,愛它易讀;稍長即興味索然,太無聊了。

怎無聊呢?千人一面,例如但凡末代君主必定昏君,昏君必定好色,好色必定亡國──有如此簡單麼?城中富豪一位位三妻四妾,會因為紅顏而禍及企業嗎?何況泱泱大國,夏桀寵妹喜,商紂寵妲己,萬千寵愛在一身,某程度上很專一呀!學者考證過,妲己嫁給商紂長達四十三年,那更何來狐狸精誤國呢?分明模範夫妻。

說到妹喜與妲己,事蹟常常混淆,但不要緊,讀書測驗時我早發現,亂答都中。什麼酒池肉林啦、誘帝發明炮烙酷刑取樂啦,台灣作家柏楊曾經指出,歷史總由新朝代勝利者書寫,傾力創作舊朝代亡國之君種種不仁不義,但人的創作力有限且善忘,所以夏朝發明一次,商朝又發明一次。

說到酒池肉林,商紂還出名「象箸玉杯」,證明窮奢極侈。想深一層,撇開環保意識,自古小康之家用象牙筷子(象箸)尚不過份,玉杯亦然,九五之尊私藏竟構成荒淫無道,欲加之罪啊。

其實,古今中外,甚少真正因為奢侈亡國的,反而,當統治者恭行節儉時,就得小心。

為什麼後世統治者要恭行節儉呢?便是受上述臉譜化歷史價值觀影響,亂局當前一籌莫展,沒功績好講,只得講寡人已經慳到盡。

有個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1644),社稷傾頹逼在眉睫,他拿出法子一味減膳(臉容憔悴)、撤樂(過時過節不搞花車不放煙花)、避殿(缺席公開對話),這些於抵抗鼠疫文不對題,純粹做show。明朝實亡在北京鼠疫,士兵疲憊,李自成闖軍乃得以攻陷首都。崇禎遺言「諸臣誤朕」,但根本是他剛愎自用,拒聽專家之言。

豈非很似今日香港某人?

有個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堪稱孤寒天子冠軍,叫妃嬪勤習針線,龍袍穿舊,補丁照穿,連國防經費也節省,更無助鴉片戰爭(1840-1842)。此役慘敗,中華遂積弱受壓百年。可想而知,大老闆千縫萬補,臣僚們哪有不仿效討好之理?於是滿朝上下爭相表演難為了家嫂,正經事一件沒辦妥。

但道光畢竟誠實,他自己補丁,才促使下屬補丁。特首林鄭要求非前線公務員:「唔准戴口罩,戴咗都要除番!」以示共渡時艱,卻被傳媒拍攝到她只是在記者會上以身作則,記者會前照戴保命,就更虛偽了。何況,應使莫當慳,不戴口罩愈加做壞榜樣。電視鏡頭所見,跟林鄭頭的是陳帆,大概最似道光年間的應聲蟲庸官。

林鄭科科考第一,中學中史背得滾瓜爛熟,面對疫情無計可施,唯仰賴陳年記憶,刻薄矯情,自詡絕非桀紂般浪費。誰知扮善心也扮不來,讀屎片。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