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故事】肌萎女將「滾」過高山低谷

【港故事】肌萎女將「滾」過高山低谷

「只要有能力,就必盡其力。」這是何宛淇的座右銘。宛淇是香港硬地滾球傷殘運動員,兩歲時她確診脊髓肌肉萎縮症(SMA)二型,自小雙腿無力,要坐BB車出入,曾因此成為被恥笑對象,但家人的愛終令她解開心結。中學時期在偶然機會下接觸硬地滾球改寫了生命,更令她找到人生使命,就是參加奧運為港增光。今年26歲的她,將於8月出戰東京殘奧會力爭獎牌,說起自己的奮鬥史,這位現時世界排名第二的甜美少女,臉上不着一點走過滿途荊棘的痕迹。
記者:金敏琍
攝影:麥超億

曾因病症自卑的宛淇接觸硬地滾球後,解開心結,更屢獲殊榮。受訪者提供圖片

無條件的愛 走出陰霾

SMA患者自小就能體會生命無常,因為他們隨時會離開人世,「我哋呢個病生命長短好難預計,脊髓肌肉萎縮症會令到我哋心肺功能比較差,好易一個感冒就肺炎,肺炎就離開人世。」在武漢肺炎陰霾下,宛淇較常人更要做好防疫措施,以免受到感染。

自小已意識到與一般小朋友不同,從小宛淇要坐輪椅,肩膊以下不能郁動,身體的殘障令她內向自卑,有時情緒低落會躲在被窩偷泣,甚至想過放棄自己,「有一段時期我不斷入急症室同ICU,嗰段時期好低沉,我為乜要生存,我咁病點解醫生仲要幫我救我,嗰段時間好沉。」

幸得父母無條件的關懷愛護,令宛淇走出幽冥低谷,變成陽光少女,「當我每日見到屋企人、媽咪好堅持都嚟醫院照顧我,當我食到少少嘢就煮粥畀我食;我鍾意食魚,佢又特登起晒魚骨整魚片我食,我見到媽咪好愛我,我唔可以因為呢啲事就放棄,將自己收埋或唔應該再有咁心態。」宛淇是家中長女,下有一妹,父母的愛讓她重拾鬥志。

從消極到積極另一關鍵,是中學時接觸硬地滾球,旋即獲選代表香港,當時她手部仍能郁動自如,最擅長是自行出球的BC4級別,其後出戰亞洲青年殘疾人運動會更燃起鬥心,經過不懈練習,宛淇在BC4級別比賽取得單打及雙人組金牌,贏出比賽增強自信,她更定下最高目標﹕「我要參加奧運!」與世界一流選手在賽場上競技。

再陷低潮 教練點醒

可是世事從來都與她開玩笑,正如宛淇所說「天使與魔鬼總不時在身邊出現」。2013年,正當她鬥志最盛,身體狀況突然轉差,雙手握球拋出的力氣一點一滴流走,難以握球拋向目標,這意味宛淇無法再繼續參加BC4級別,若要延續硬地滾球運舫,便要改為參加B3級別賽事。

「BC3級別要用管導同助手作賽,比賽方式係完全唔同,即係由零開始。」 那一刻,鬥志、目標、笑容消失於一瞬間,這次魔鬼大勝,令她放棄了硬地滾球。

教練JET

一句說話 重新開始

兩年後,宛淇的教練Jet如醍醐灌頂式一句說話令她醒過來,「『唔好忘記當初點解鍾意硬地滾球!』就係呢句......我好想好想去殘奧,我自己都未去,點可以咁易放棄呢?呢個係做運動員最大目標同夢想,我自己都未達到就放棄,咁係咪好唔抵呢?」那刻她重新定下目標,繼續前進。

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放棄肯定失敗。宛淇又花了3年時間,每日反覆練習過百次,最終取得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殘疾人奧運會參賽資格,雖然最終8強止步,但她未敢言棄。4年過去,現時她已攀至世界排名第二,成功取得參加今年8月的東京殘奧的入場劵,「當然希望可以喺殘奧有獎牌,咩顏色都好,呢個就係我目標。」

現時武漢肺炎疫情肆虐,8月的東京殘奧會否取消或延期仍未知,但宛淇已積極備戰,一方面養好身體,增強抵抗力,另一方面經常與教練研究戰術。

教練:佢係我好榜樣

令宛淇重拾鬥志的Jet是她的啟蒙老師兼得力戰友,當日他陪同宛淇受訪時謙虛的說,自己從宛淇身上得着更多,「佢喺我生命裏面係一個好好榜樣,令我覺得生命裏更加要有動力,更加要有不屈不撓,更加積極去面對每一個挑戰,我好proud of佢,亦好欣賞佢,亦見到佢好願意喺我生命中一齊去行呢個夢想之路,往後日子可以一齊去繼續拍檔。」

Jet本身是一名特殊學校教師,他經常鼓勵宛淇參與分享會,將正能量帶給他人,「當我見到佢,我更加明白小朋友需要畀佢影響更多,因佢勇於挑戰及勇於面對自己生命,亦對自己生命負責任。」

生死 退役 無謂諗

人只要活下去,希望在明天。

2016年,美國出現第一隻能治療SMA藥物Nusinersen,也稱為Spinraza,為全球的脊髓肌肉萎縮症病者帶來曙光,但該藥暫時未有正式定價,市場傳聞大約100萬港元一針,病人首年要注射6針,往後每年3針......藥費簡直是天文數字。2018年9月,Spinraza正式加入香港衞生署註冊的藥品清單,由於Spinraza價格昂貴,政府通過關愛基金,向醫院管理局下合資格的病人資助該藥,現時一般資助對象以小朋友為主,故宛淇尚未被列入合資格名單中。

為令傷健人士都能輕鬆「搵食」,宛淇四出尋找好吃又無障礙的餐廳。

盼發揮所長 令媽咪驕傲

宛淇希望政府資助所有SMA病人使用該藥,「我希望可以自己好好咁生活,自己照顧到自己,令到家人唔好咁擔心,以及延續硬地滾球運動員生涯,我之前因呢個病轉過組別,一個好大現實係話畀你知我係會差落去,我亦唔知可以差到幾差……我唔期望可以行得、跳得、走得,只希望有呢隻藥可以keep住體能,發揮自己所長,令到媽咪驕傲。」

生命長短,古往今來,從無人能夠掌握,宛淇希望以自己故事影響他人, 只要有能力,就必盡其力,「我都無話好特別諗自己離開呢個世界,或者作為運動員幾時係我退役年期,因為我覺得呢啲諗嚟好無謂,與其諗自己時限,不如好好利用呢段時間睇得到自己可以去到幾盡、成績去到幾遠。」

新一年,新希望,宛淇祝福大家積極面對人生,「2020年新開始,無論過去發生咗咩事,有幾挫折或有幾多困難,只要自己堅持住,或者知道自己目標喺邊,唔好咁容易放棄,一定會達得到,你唔會知道幾時得到,但唔會好遠。」

2018年,宛淇與隊友合作無間,在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勇奪金牌。

港故事

有些人有些事,越是美好越留不住。本土手藝、傳統行業、街頭老店,都帶給我們生活的溫度和記憶的厚度,如果你知道有這樣的故事,歡迎提供。(致電或WhatsApp 6383 6568 註明「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