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2月2日在皇后區法拉盛連續出現兩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疑似病例,連同先前的一宗疑似病例,已達三宗。市長呼籲市民不必過度恐慌。此話不錯,但是擔心和小心卻是正常反應,也是必須的態度。我自己如非必要(像看醫生買糧食),根本足不出戶;其實退休後早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即使是平常,每次出門皆如臨大敵,回家又是一番清理梳洗工序,皆因為家中的老伴需要照顧,大意不得。收到了內地翻牆視頻,只見兩男兩女,正在一邊談天一邊搓麻將,笑聲格格,背景裏的沙發上面有小男孩在玩手機。這本來是常見的家居行樂,唯一特別之處是四位成年人皆戴着口罩,並且有透明膠袋蒙着整個頭,這般嚴加防範,看來不像是一家人,尤其叫人不安的是背景中的男孩沒有戴上任何防護裝備。本來苦中作樂也無可厚非,但是為什麼這些成人娛樂不忘自身的安全,卻忽略了小孩?這只叫我聯想到荷索的「吸血殭屍」:瘟疫蔓延小鎮,小鎮的廣場上有長蛇似的靈柩出殯行列緩緩走過,在同時卻有男女歡樂跳舞;更有市民坐在長桌面前飲宴,無視爬滿桌上腳下的老鼠。我相信這樣的視頻顯示的只是個別例子,而一般的民眾會選擇認真的態度去對抗疫情。也有比較平實報導的視頻,紀錄武漢平民的日常起居飲食,出門購物之前不單止戴口罩,連鞋子也套上膠袋。也有說流利普通話的洋人不戴口罩在街上邊走邊描述市面一般情況,希望發揮一點維穩作用。現在當然人人都求自保,但是絕對不是冷嘲熱諷和煽動仇視情緒的時刻,事實上民間一樣出了敢作敢當敢言的英雄人物,武漢的八名醫護人員甘願接受被捕的命運而一早就出來指出疫情,就是最好的例證。可惜他們只是曠野裏的孤寂呼聲,聽到的人少,聽到而相信的人更少,直到事態嚴重。國家經濟起飛,一眾樂極忘形(誰還記得莫言的「酒國」),大放煙花,大排筵席,終於一個不小心,在嘉年華會上出了人命案。民眾一般都會有這樣的心態:「冇事嘅;唔係卦?冇有怕。」死的都是別人罷了。亡羊補牢,洋人的話值得一聽:Better safe than sorry.
警告的聲音其實一直都有;朋友就告訴我遠在2012年就出現了畢淑敏的長篇小說「花冠病毒」,內容描述燕市爆發了花冠病毒,最初城市管理決定隱瞞,後來又封城,但是病毒還是擴散,最後國際封關。這完全像是預言。也不知道如今這本書會遭禁還是熱賣。另外如今在美國有一本有關病毒的預言作品再度暢銷,那是David Quammen的Spillover: Animal Infections and the Next Human Pandemic(2013年初版);此書文筆流暢易懂。書中的主要論點是:人和動物處於共生狀態,而人類文明的高度畸形發展破壞了自然生態,大大增加了動物病毒感染人類的機會。但是病毒的爆發(outbreak)和控制主要的因素還是人為的。人類出於私心而作出的經濟和政治決定只有使病毒爆發的災情更為慘重。這些如今都成為常識了吧。書中的這一段亦頗有預言性:下一次的病毒大爆發會來自熱帶雨林,還是中國南部的市場?這樣的大爆發會奪走三千萬或四千萬人的生命嗎?
希望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