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兩天我被中共認證了!」桔梗負責人Ivan王鴻軒通知本文記者:「被黨認證!」話說1月中《文匯報》發表署名文章,指旺角這間黃店價貴味道差,不值得光顧。誰想到駱惠寧入主中聯辦第一件事炮製這小子。
文章又說該店入座率僅兩、三成,王鴻軒苦笑說:「我同事做到X老母,兩、三成入座率?要不是他盲就是我撞鬼!」得這最強認證,桔梗非黃店莫辨。
其實連登仔比中共更恨Ivan,指摘他吃人血饅頭,誓要推post推到他執笠,中聯辦好應該摻一腿,反過來叫他一聲「亲」,方為靠害之道,然而逆思考法太深奧,霸王永遠只懂硬上弓,例如向全世界宣佈和你SARS。
記者:陳勝藍
攝影:黃雲慶
我有我規矩 唔認同請過主
王鴻軒行年廿九,打拼飲食業幾年,已廣結襯家,事主承認初出道的確很寸,以下是他的自白:「第一間舖要(顧客)自己洗碗啦,然後會罵客啦,或者在Facebook覆客,覆得比較有意思啦,曲線一點啦,這些都是大家覺得寸的部份。」無論待客之道還是今次訪問,他都趕客多過吸客,多麼盼望大家認清店舖理念,非誠勿進,說:「為甚麼用錢折磨自己?我不明白。」
話說第一間店香港郵意位於銅鑼灣,他與拍檔打理,人手緊張,故此勞煩顧客自行洗碟,「我們一來人手不夠,二來覺得好煩,你點了兩碟意粉,然後多拿兩隻share碟、兩套刀叉,其實增加了很多workload,所以我們訂立規矩,其他碗碗碟碟我們會洗,但若要share碟,客自己洗。」Ivan透露:「有客自己洗,無問題;有些客不洗,但仍想要,那麼你加幾十元換隻碟,也有客肯。」
在此之前他沒有飲食業經驗,行內規矩不放在心上,「我整個概念很簡單,我有自己地方,自己舖頭,舖頭有自己文化,自己規矩,其實是很正常的事。」他說:「我不是說法例,我是說人情,我不需要跟你們行業的風化去做,我自己舖頭有自己規矩,你有甚麼好吵?你入來聽完規矩可以選擇不吃,你便不要幫襯吧,就是如此簡單。現在也是,現在黃圈你不吃便不吃,沒有人逼你那間是黃店就一定要幫襯。」
那時候王鴻軒睡飽睡醒才開門營業,又招詬病,他解釋:「反觀其他地方,日本、台灣,或者香港還有一些比較寸的舖頭,都寫着賣完就算,或者那天心情不好便不開門。」記者想了解箇中理念,他說:「理念就是那地方是我的,我有自己的文化和規則,就是如此簡單,原意是這樣,我不明白為何客人不斷強求我,『兩點半開門不對,早開一點!』不如你做(店主),我做客啦,我將鎖匙交給你!」
受氣不是正確態度,親!
未幾由銅鑼灣樓上舖轉戰灣仔地舖,後來再遷尖沙嘴,越做越大,都有他口中的奧客(惡劣顧客),「我發現我的舖頭經常在Baby Condom(Baby Kingdom)出現,因為我的舖頭偏大,偏向開放,像自修室,很多家庭客喜歡帶小朋友來,當遊樂場,令我好竧。」一次小孩奔走呼叫,他(自稱)禮貌地要求家長管束一下,對方指向牆壁問:「你有寫嗎?」Ivan豈是好惹,發揮待(奧)客之道,說:「不好意思,我退錢給你走,我不做你生意!」
不時上網回覆顧客,態度一脈相承,「希望未來不要再來小店,避免大家勞氣。」「有些人的錢我們賺不起。」說到底,他的營商核心理念之一:有錢絕非大晒,「你有錢,我也有錢,為甚麼我要受你氣?不是你消費我便要受你氣。」核心理念之二:分清主客,他在網上寫道:「咖啡店是主,你是客,下次到別人餐廳享用時,希望你能夠以麻煩到別人的心態來,而不是命令式、奴役別人的女皇身份。」當時Ivan極具個性,每每罵人,「甚麼情況之下罵?催單。」倘他發現確實漏了單,顧客等了一小時,他賠個不是,開火煮食,並奉送甜品一客;要是沒有遺漏,只是15至20分鐘的事,他便開火罵人。好歹是服務性行業,說好了的顧客永遠是對的呢?「我一直堅持一句,好的顧客是對的。假如你看見我在玩、吹水,不是工作,而你催單,我遲了給你,我抵X;但你見我炒到身水身汗,沒停過,而你覺得我做得不夠好,我有些不甘心,有些躁。」
記者想知王鴻軒如何罵人,「我每每說:『你趕時間不要來cafe,你去買快餐啦,M記會快一點!』很正常吧,我始終不是快餐嘛。你可能覺得我用紙碟便是快餐,但我們用心煮那碟意粉,只是法例規限我不能用瓦碟。」他坦言當時用外賣牌經營堂食生意,商場以food court方式營運,大家都不犯法,他直認走法律罅。
印製9.28明信 被嘲食人血饅頭
他從台灣引入桔梗,去年6月開業,不收加一,但要顧客執拾餐具,「為何你們香港人去日本M記食完倒垃圾,放回盤子,為何在香港不做?我不明白。」這就是主客、莊閒的問題,「分莊閒也對,始終舖頭的主人是我,你是客人。別說舖頭,你來我家玩,我是主人,你不會走進我的主人房,搗亂一番之後說『你家不好玩,沒有遊戲機!』你最多跟我說『你家有點悶,添置一部遊戲機較好。』」好些客人寧可多給10%,不勞雙手大駕,該店便改為加一。
顧客自然也有權利,食物不好盡可反映,「很多香港人是好的,當然也有大家知道比較X的。有一句說話,假如你覺得那碟東西不合格,不好吃,(飲品)不好喝,你應該當場反映,因為你付了錢。」這情況下王鴻軒樂意更換,卻不想對方啞忍,事後上網抨擊,「其實無補於事,一來你吃不到你想吃的,二來何須吞聲忍氣?我不明白。」
性格突出不容於世,幾年下來網上對Ivan的指控不能盡錄,除了服務態度也涉及社運,例如傘運期間他印製928明信片派發,並寄了部份給100毛,被指是人血饅頭;經營夾公仔店,同場加設連儂牆,落得發國難財惡名;甚至虐待店貓、食物中毒,近來事主在Facebook一一澄清,本文不贅,記者只想請教一事:既然稱為黃「店」,一定營商謀利,哪些店舖可以沐浴於黃色經濟圈光環,哪些被判人血饅頭死罪?如何界定,誰作裁決?
這位過來人透露:「剛好很多講座約了我,2月會做,大家談論究竟黃店、人血饅頭、黃色經濟圈如何拿揑?如何賺到你錢,但不算人血饅頭?」王鴻軒訴說:「人血不人血真要問自己良心,只有老闆知道。在我個人角度,很多事我做了,但我沒可能搬出枱面告訴你,一來危險,二來若我甚麼都搬出來講,你又覺得我小學雞,扮出來的,(結果)只有圍內身邊人知道。」
積極推動黃圈平台 懶理「乞人憎」指控
回想當年銅鑼灣店,學聯、傘後組織如法政匯思包場開會,今次運動桔梗則更熱鬧,「一堆大家認證比較公道的平台都在這裏出現,一起開會,例如大家找黃店的apps、求職平台、法律意見,大家聚在這裏,談未來發展方向呀,黃色經濟圈怎run呀,你是不是人血饅頭呀。」最多記者、醫療隊打躉,一晚旺角開花,FA送來大批傷者,客人慌忙挪枱移凳讓出空間,傷者或躺地上,或卧梳化,「整個地面加二樓變成臨時醫院,縫針的縫針,消毒的消毒,嘔的嘔。」即使三罷,這店不能關門。
去年平安夜一名16歲少年逃避警察,從桔梗天台掉下受傷,事後抗爭者到對面囍囍美食索取CCTV不果,憤而裝修,其實囍囍老闆將錄像交給王鴻軒,並要求澄清,Ivan訴說:「在我角度,我不管他黃或藍,既然你找我澄清,你就是黃,你轉了黃,被迫轉黃,我覺得多一個朋友好過多一個敵人。」藍底黃、偽黃店不是問題,畢竟壯大了黃圈聲勢,最好警察埋沒藍心高呼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但若你將(黃店)門檻不斷提高,我覺得有些難度,我們這些舖頭比較大還算容易,這半年來真的有些小店式微,頂不住退租。」
去年理大圍城,王鴻軒出post歡迎手足到附近尖沙嘴店休息,商場業主一怒之下封前閘堵後門,Ivan一怒之下完約結業。本文主角性格再特別,好歹是個手足,說好了的不割席不分化呢?「我不是要(向網友)求和,也不是要澄清任何事,但現在網絡世界,大家還是fact check清楚較好。我跟地圖apps談,他們也遇到一個問題,有人報那間是黃店,有人報那間是藍店,沒人手check,現在全世界不夠人手搞清楚事件是真是假。」
後記
話說他兒時家境不好,媽媽替人家倒垃圾維生,做兒子的幫上一把,「我不是覺得好威,但你想像不到我以前怎樣。為甚麼我到今天好像還能生存,比較感恩是我做過很多行業,真正認識我的人都覺得可以合作下去。」臨別,記者想以《最乞人憎黃店》為本文題目,請他品評,他強調店舖無辜,「我覺得只是老闆乞人憎。你應該寫《人血饅頭KOL》,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