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冷氣易手腳冷 裙短可致腹凍補陽食療+熱敷驅寒

嘆冷氣易手腳冷 裙短可致腹凍
補陽食療+熱敷驅寒

【本報訊】今個冬天雖然不太冷,但有些人易因陽氣不足而特別怕凍。中醫師表示,體質偏寒人士較易怕凍,可從不同部位分析,例如常見手腳凍多由氣血虛弱、寒凝血瘀引致,當中與天氣熱時長時間身處冷氣空間及少運動有關,腹部或上背特別凍則與生活習慣相關。市民可透過暖身食療、多曬太陽、熱敷、暖水浸腳等提防寒氣入侵。
記者:梁麗兒

註冊中醫師林惠賢表示,怕凍人士的體質多數偏寒,尤其長期坐辦公室工作、缺乏運動的一群。當身體遭寒邪入侵,就會出現不同表徵。診症上最常見為手腳冰冷,多數與氣血虛弱或寒凝血瘀有關。氣血虛弱的人,會有陽氣不足情況,相信與平日工作太勞累、長期「嘆冷氣」又少運動有關,或是先天不足引起。另一情況是寒邪入侵了血脈,令血流減慢及形成血瘀、即寒凝血瘀,會阻礙陽氣通往皮膚及四肢,令人感到手腳冰冷。衣履太短、飲食生冷或處於很寒冷環境,也有機會出現此情況。

頸背受寒易咳嗽

此外,在較凍的日子「凍親頸背」、久咳寒邪未清或本身有哮喘,都可致寒邪入肺,患者會覺得上背部冰冷,飲凍水、吹到冷風時容易咽癢,轉季也易咳嗽、氣敏感或哮喘。至於長者容易腰、膝或足踝凍,則多與年紀大陽腎虛有關。林稱,有些人會感到腹部凍,有兩大原因,可能是寒邪入胃,如日常嗜吃生冷食物如刺身、沙律,損害了身體陽氣。另一原因是寒在子宮,也與生冷飲食、或常穿短裙及短褲,令經絡受寒有關。

中醫治療上以溫中補陽、溫經散寒為主,會採用相關中藥包括乾薑、厚樸、丁香、豆蔻及玉桂等,也會補腎陽及補氣血,常用中藥分別為巴戟、杜仲,以及黃芪、黨參等。同時鼓勵病人做足暖身工夫,避免遭寒邪入侵。

睡前浸腳補陽氣

林建議可在感到寒冷的部位進行熱敷,如用熱頸枕敷肩頸、暖水袋敷腹部、暖包貼腰背等。手部易冰冷的人可用暖手包或暖蛋,腳凍人士可用小暖爐。中醫認為浸腳溫補陽氣、發汗散寒,適合睡前進行。建議可加入3至5片已拍好的生薑同浸,水過腳眼便足夠,大約15至20分鐘。氣血虛弱人士適量曬太陽可補陽氣,散寒除濕,但不建議過度運動,否則會耗損氣血。日常飲食都要注意,盡量少吃生冷食物,多飲暖水,有經痛的女性,經前一周要避開凍飲凍食。日常要避開風口位,少穿短裙、短褲,尤其在冷氣房間。辦公室一族要減少久坐,多增加小休及郁動,以活動氣血。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