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因素肆虐 螢火蟲或絕種

人為因素肆虐 螢火蟲或絕種

數十名螢火蟲專家於前天發表研究,警告螢火蟲正因為光污染、棲息地減少與殺蟲劑傷害等人為因素,瀕臨絕種的厄運。

棲息地被破壞為主因

美國塔夫茨大學生物學者劉易斯領導團隊,基於數十名螢火蟲專家的調查撰寫報告,並於期刊《生物科學》發表。現時逾2,000種螢火蟲照亮着世界各地的濕地、森林、草地與公園。當中美國常見的「北斗七星螢火蟲」是少數發展蓬勃的螢火蟲,但英格蘭的放光蟲、馬來西亞的同步螢火蟲、阿巴拉契亞的藍色鬼魂螢火蟲等也正面臨消亡。

專家指出了10個使螢火蟲步向滅亡的人為因素,而大部份地區的螢火蟲最受棲息地被破壞影響。如馬來西亞螢火蟲Pteroptyx tener幼蟲期會棲息在河岸的紅樹林,但很多紅樹林卻因棕櫚樹種植園、魚塘進駐而被破壞;西班牙螢火蟲Lampyris iberica也因果園城市化而消失,失去作為主要糧食的蝸牛品種。

另外,光污染也干擾螢火蟲發光尋覓伴侶的能力,影響牠們繁殖下代。人類使用的殺蟲劑如類尼古丁、磷酸酯亦在傷害牠們。而日本、馬來西亞與台灣皆有發展觀賞螢火蟲產業,但學者警告頻繁人類活動會傷害棲息地脆弱的生態系統。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