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春期間,港股及亞洲區股市受武漢肺炎重創,到今日內地A股復市;而對A股具指標性的富時A50指數,於內地休市期間大跌逾7%。中央昨宣佈以1.2萬億逆回購,增加市場流動性,但未能扭轉悲觀氣氛,投資界普遍認為恐慌情緒未能紓緩,散戶會率先「掟貨」,最惡劣情況或出現一成跌幅。
記者:孫樂祈 李芷珊
人民銀行公佈,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以及貨幣市場平穩運行,決定今日起開展1.2萬億元人民幣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以往新年過後資金回流,央行一般暫停逆回購,不過今次為救市,以及因推遲開市的緣故,導致有1.05萬億逆回購資金到期,故此中央推萬二億元逆回購救市;扣除新春期間累積的到期資金,即周一有1,500億元人民幣淨投放。
ING銀行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分析指,市場雖憧憬降準,但此屬長期措施,不會隨便增減,而逆回購能按每一期結束後,新一期金額多寡作逐步彈性調控;因疫情屬短期因素,故使用短期措施解決操作問題。她指今次放水,一是應付大批公司、因假期延續的債務累積,為免令市場借款成本無故增加;二是讓銀行發放資金到救災行業,如藥廠、口罩廠房。
疫情相關股隨時跌停板
此外,其他受影響的行業例如火鍋店、戲院等,彭藹嬈相信銀行對該類行業借貸審批都會較審慎,估計即使放水,都要付出較高利息,或自行於市場發債應急;她補充,逆回購並非影響A股升跌的主要因素,受惠或受疫情拖累的板塊照樣升跌。
金利豐證劵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亦認同,人行逆回購有望快速增加資金流動性,對穩定拆息、利率有利好效果;惟對受疫情影響的內地經濟並無幫助,他舉例美國「9.11」事件後,聯儲局大幅減息,都無助美國經濟復蘇。黃德几估計,A股受疫情、外圍因素影響,開市必然裂口低開,上證大跌3%已經是非常樂觀的估計。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除了疫情持續惡化、外圍下跌,將嚇窒以散戶為主導的A股,故形容假期後開局將相當「慘烈」;預料大市跌幅最多約8%,與疫情敏感度較高的板塊,如零售、酒店、餐飲、內房等,「跌勢應該幾全面」,甚至很多會跌停板。至於醫藥、手遊等板塊,跌勢應該相對較少。
內地券商「出口術」托市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龐寶林亦稱,「市場都預咗跌」,估計早段跌勢相對較急,最差可能跌10%;惟他指當大市不斷下跌時,同樣會有散戶及機構投資者趁低吸納,撐住大市,加上預期內地政府短期再推救市措施「追返GDP」,故料第二、三個交易日或可喘定。
內地券商普遍「出口術」托市,認為不利消息只在短期衝擊股市,又指股市上升周期的基本面未有改變,加上逆周期操作等政策支持,滬綜指於2700點水平有望見較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