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誌】玻璃彩繪隱藏的聖經故事 - 鄭天儀

【詠物誌】玻璃彩繪隱藏的聖經故事 - 鄭天儀

每年外遊都跟自己說,要放慢腳步、別當低頭族,以免錯過旖旎風景。尤其在巴黎,一條橋、一塊磚隨時幾百年歷史,經歷三生三世。這次訪花都,碰上當地運輸大罷工,地鐵只開兩條無人駕駛路線,索性整個旅程幾乎用兩條腿走完,果然漫遊看到平常忽略了的許多故事,魔鬼、天使一併在細節中。

好似低調的巴黎聖禮拜教堂(La Sainte-Chapelle)以前都有到訪過,但通常一走進這建於路易九世在位期間的宏偉哥德式禮拜堂,每個人都會因裏面佇立於浩浩天地之間的15面彩繪玻璃和雕塑驚艷不已,然後忍不住瘋狂打卡,在人潮推湧下流水式離開,不帶走也帶不走半點雲彩。

聖禮拜教堂 本藏耶穌荊棘冠冕

聖禮拜教堂就在燒禿頂的聖母院毗鄰不到500米步程,但並非很多人知,一來是這裏最初並不對外開放,二來它被多幢建築包圍很容易被忽略。其實這皇家禮拜堂面積雖然不大,但內部飾潢極盡奢華,玻璃大花窗、繁複細緻的雕飾,能看到皇室生活痕迹。路易九世是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他下令修建這教堂,為的是迎接他從威尼斯購得,據說是耶穌受難時所戴的荊棘冠冕而耗時六年(1242-1248年)興建,可想而知他有幾看重這聖物。(荊冠早已移放至聖母院,去年聖母院失火大家第一搶救的就是這荊冠,現暫放於羅浮宮。)

這次跟「法國五月」來訪,由負責法國100座國家級歷史古蹟的保育和修復管理的國家古蹟中心(Le Centre des Monuments Nationaux)的專員Christopher Wride帶隊,就看到隱藏七色玻璃下的珍貴歷史。

七百多年前,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為迎接據說是耶穌受難時所戴的荊棘冠冕而耗時六年興建了巴黎聖禮拜教堂。眼前這圓形玻璃窗便花了10年清潔才能回復剔透。

保護顏料 復修玻璃花20年

Wride帶我們爬上平時不對外開放的木旋梯,來到教堂的小閣樓,近距離欣賞那些神秘的彩色玻璃窗,每一幅彩繪玻璃都是一個聖經故事,由舊約到新約,述說耶穌的事迹外,還有聖物帶來法國的一段段歷史。

原來,我們如今看到玲瓏剔透的七彩玻璃並非必然。Wride說,國家古蹟中心逐塊玻璃清潔和修復,便足足花了20年時間。因為這些玻璃已有幾百年歷史,非常脆弱,且古代顏料已絕迹不能重上,保育人員務必將每片玻璃拆下後運到古蹟實驗室,用特製布料和水慢慢清潔,然後放回原位,單單一個圓窗裏的清潔工作便動輒10年,殊不簡單。為了抗衡空氣污染對玻璃的傷害,修復團隊亦要按日照作出保護,甚至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用特製工具封窗。

教堂第二層原來是只有皇室成員和高級貴族才能到達的禮拜場所,有內部通道直連皇宮中的寢殿,而皇室為表高高在上是絕不會在地下走動的,真正的生活「堅離地」。

在法國當導遊的朋友為我補充了聖禮拜教堂玻璃的故事。16、17世紀,因為祭祀活動減少,教廷腐敗貪污,教堂逐漸蕭條。到了法國大革命,聖物更被破壞甚至被偷,聖禮拜教堂較低位置的不少彩繪玻璃被英國人買去,部份聖經場景已流落異鄉。

撰文:鄭天儀
文藝平台「The Culturist 文化者」創辦人、大業藝術書店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