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 - 沈西城

武漢肺炎 - 沈西城

獨坐高樓台,眼下是天災,年過得冷冷清清,淒淒戚戚,心情恍與李清照同。十二月內地好友傳訊息──「西城兄,有新型疫症出現,請注意,近日最好少來以保康健,記之切切。」友人提點,至可忻感,可我甚少回內地,擔心我染病,似屬多餘。香港朋友也有勸說打流感針、每到健康院覆診,護士必勸喻「叔叔,可有打流感針?」我怕痛,騙說「早打了。」護士看我老實貌,深信不疑。亡友方龍驤每早起床,必嚼二片大蒜,臭氣沖天,勸之少食,回說「西城,你又不懂了,大蒜能卻百病。你寧可病,還是耐臭!」為之語塞。說也奇怪,龍驤大我二十年,甚少感冒,諒是大蒜之功。轉入一月上旬,內地武漢爆發疫症,專家說跟二零零三年沙士源出一體,均係冠狀病毒。中國人向有通病,一係不怕,一怕,亂方寸,於是市面上的民眾蜂擁至超市、藥房爭購口罩,我要五盒,他不吃虧,買十盒,瞬即銷售一空,補貨不及,提高價格到一個三十大元,一盒(20個)六百,仍然搶購不斷。口罩炒高價,不礙事,你賣九百一盒,我照買如儀,非常時期,沒有合理可言。鈔票雖大事,性命價更高,朋友,俺不想死呀!管他九千一盒,咱也要!貨源短缺,索性來個舊瓶新酒,翻新。於是「有心人」收集舊口罩,用清潔粉洗淨,烘乾,熨平,交山寨店重新包裝,made in Japan,出貨圖利。天有靈,逃不過網絡法眼,拆穿西洋鏡,斷了奸商貪婪心。香港嘛,新貨一到,你搶我奪,造成炒風,你買三十個,我購五十,爭先恐後,不吃虧。人龍處處,通宵排隊,飽風餐,捱雨露,只怕口罩未到人已倒。

聽說武漢封城後,消息隔絕,頓成死市,也真為武漢人叫屈,新年伊始便受折磨,有人說此乃咎由自取,誰教他們亂吃野生動物,蝙蝠也敢吃,老鼠也照吞,哪會不賈禍?朋友年廿九到武漢探親,勸止步,回曰「我老母親重病,怎能不回去?」我勸「你家有人照顧老人家,你哥又是醫生,擔什麽心?去也沒有用!」一頭倔牛,大發脾氣,罵不懂孝道,噤聲不再語。去吧去吧!嘿!年初一已打道回來,滯留深圳自動隔離十四日,何苦來哉!還算有良心,君不見機場大樓,有武漢來客,因被拒入境,大發雷霆,上演了三本鐵公雞,不顧大眾,文明安在?說到疫症,自古已有。遠的不說,溯自漢朝便盛行,元始二年,青周大疫,漢平帝詔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王莽地皇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之後,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遼、金、蒙古,元、明、清,疫症不絕,清朝順治四年夏秋,「江西撫州大疫,屍相枕藉,死數萬人。」康熙三十二年七月,德平大疫;康熙四十一年三月,連州疫。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嘉善大疫。咸豐五年六月雲南清水大疫。同治二年六月,上海疫疾流行、死亡二萬餘人。光緒二十年,鼠疫肆虐香港,並造成大流行。於此可見瘟疫非今日之物,古已有之,死亡者眾,不足為奇。

栖遲香港逾六十年,遇過兩次天災,一為二零零三年沙士,死亡人數達299人,包括多名香港醫務人員,其中以屯門醫院謝婉雯醫生的犧牲最為壯烈,為搶救ICU病人,不惜以身犯險,結果感染沙士,三十五歲英年早逝。沙士是一種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屬非典型肺病的一種,二零零二年先在廣東順德爆發,繼由回鄉探親退休教授引進香港,一發不可收拾。今武漢肺炎疫症突發,前車可鑑,香港人焉有不嚇破膽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慌不擇醫。據說此病目前尚無特效藥治療,疫症正蔓延世界,人們只能自求多福。三十多年前看法國卡繆的《瘟疫》,有一句話大意如此:「面對瘟疫,我們要真實。」對了,你們可有真實過?昨置決明花於窗前,明目,寧神,可去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