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有口罩誰人想再翻用?」這是蔣麗芸博士(Dr. Ann Chiang Lai-wan)一月三十日在Facebook上回應各方批評的金句。一看見這兩句話,我忍不住同聲一歎:有頭腦邊個想做阿Ann?
Dr. Ann日前提議市民,若口罩不敷使用,可高溫蒸口罩消毒,然後重用,令有常識之士譁然。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告訴她,外科口罩只能用一次,蔣博士即反問,高溫消毒不可以嗎?總監答:「以我所知冇呢樣嘢。」蔣博士顯然深諳「怯,你就輸一世」這個道理,非但沒有退縮,反而霸氣地把雞腳一伸:「咁我話畀你聽,你自己睇清楚喇,OK?」連飯蓋也給撐飛了。
以為笑話已完,誰知一看Ann姐Facebook,才發現好戲尚在後頭。她出文回應嘲笑她的網民,一起首就寫了本文開頭所引的話,然後雄辯滔滔捍衛自己的建議。最令我刮目相看的,是她沒訴諸荷蘭叻的「傻姑三招」套路——即「我唔知」、「我唔見」和「呢個係你講㗎啫」——而是一本正經跟你講「科學」!
蔣博士能有條不紊講出以下三點,已很不簡單:一、口罩有三層,最主要是中層,作用是過濾病毒;二、中層由聚丙烯纖維製成,熔點高達攝氏一百六十七度;三、肺炎病毒不耐高溫,攝氏五十六度以上會被消滅。因此,蔣博士得出結論:攝氏百度水溫蒸殺病毒,方法絕非不可行。擁有這種水平的論述能力,Dr. Ann在藍絲中已是出類拔萃了。藍絲這個群體有很多子集,包括腦殘藍、愛國藍、撐警藍、藍血藍、黃扮藍、賤藍……還有一種奇葩藍,他們真心以為自己是黃。腦殘藍,可以說是藍絲的最大公因數。
藍絲的共通點,第一是嚴重高估自己的知識和智慧。蔣博士回應批評時所舉的三點,大概不錯,但成功消毒口罩,不等於口罩可重用,因為聚丙烯在高溫下會變軟,纖維結構一變,就失去阻隔病毒的功能,蒸得太久,口罩甚至會給弄穿。蔣博士連那麼顯淺的道理也不懂,拋「聚丙烯」這類書包也於事無補。能力低下的人,通常有種虛幻的優越感,反以為自己比他人優秀,這就是所謂「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人生也確實這樣弔詭:蘇格拉底的智慧,是知道自己無知;藍絲之愚昧,在於他們自以為有腦。
藍絲的另一特色,是與生俱來沉醉於一種錯誤的安全感。你叫不醒他們,不是因為他們在裝睡,而是他們特別能夠熟睡。如果這種安全感足夠徹底,真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倒也人畜無害,但問題是藍絲的「安全感」只是「反應遲鈍」的代名詞,到真的紙包不住火要出事時,他們就會恐慌暴走,獸性畢露。見到棺材就懂流淚的,在藍絲已算人中之龍,以我客觀中立的觀察,絕大多數藍絲,其實要等到變浮屍的前一分鐘,才會識得嗌「唔好」。
不知哪來的安全感,藍絲覺得口罩既已消毒,就可安心重用。這套衛生觀跟他們的政治觀其實是一致的:你說有香港法庭和特首「把關」,他們就相信「送中法」不會濫用;你說有監警會這個「行之有效」的機制,他們就認為可防止警暴;你說世衛(也許要改稱「紅衛」)有指引,「不應採取可能助長歧視的行動」,他們就同意不該封關,諸如此類。說穿了,這種貌似豁達的「安全感」不過源於無知,跟第一點加起來就是銅幣的兩面。
九七後的香港,正是那個被Ann姐和藍絲們不斷翻蒸的口罩,中間那層「一國兩制」早已扭曲變形,但Dr. Ann仍然理直氣壯跟你說:「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你自己睇清楚喇,OK?」「蔣麗芸蒸口罩」表面上是個民間笑話,其實是深層反映了主流藍絲的兩大特點,也完美隱喻了香港九七後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