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源尋味】樓梯底龍鬚糖婆婆 見證半世紀變幻

【追源尋味】樓梯底龍鬚糖婆婆 見證半世紀變幻

變幻原是永恒。2020年的西洋菜南街依然人來人往,但曾經鼎盛沸騰的行人專用區、街頭音樂人和大媽歌舞團已不再。中午時分,熙來攘往的人潮與頭頂上的藥房、化妝品牌廣告牌及霓虹燈繪成流動的五光十色。刺眼的萬紫千紅中,有一白髮蒼蒼的七旬婆婆,穿着一身米白衣裝,隱身樓梯間,氣定神閒地忙碌。

先將一個約手掌大、泛黃而剔透的圓扁麥芽糖膠,用木棒刺出一個洞,再猛力一拉成環狀,沾上粘米粉,再拉成兩圈、四圈、八圈,一拉一拉仿似擺動着繩圈;不足半分鐘,婆婆陰柔的拉動下,頑強的橡皮硬膠竟變出一絲絲幼滑的白色龍鬚;把龍鬚搣成一片片,再將砂糖、花生碎、芝麻椰絲放進那一小截龍鬚上,輕輕一反,千絲萬縷的團團白色跌進紙盒裏;紙盒印上「民間傳統手藝龍鬚糖」,配上港味濃的繙譯「Dragon Beard Candy」。一個好奇婦人駐足良久並說:「想看看婆婆如何做到這麼幼細的絲。」白髮婆婆立馬便回應,「將一圈麥芽糖掹到變鬚囉。我做了四十多年啦。」她更興奮的指着貼在牆上的報道,「香港最強手信啊。」她是余婆婆,又有人習慣稱她為西洋菜南街專屬的「龍鬚糖婆婆」。

余婆婆在樓梯底製作「香港最強手信」。

余婆婆將麥芽糖膠變出一絲絲幼滑白色龍鬚。

旺角西洋菜南街42號

記者:廖明懿
攝影:潘志恆、許先煜、伍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