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許多「玄學界」代言人不是解籤,只是繞個圈子把民意套在籤文上,但求博得大眾好感。被騎劫的神明可能忿忿不平:"Am I a joke to you?" 須知解籤第一守則是「不忘初心」,即不要忽略你原先的問題。現在劉二世是問香港前程,不是替一條唔死都冇用嘅八婆求籤,對不對?因此,即使「馬謖帶兵」也隱含了對特首的嘲諷,但我們決不該把籤文寓意局限於政府,而須推而廣之,以及於香港整體社會。以下是我對車公那四句話的看法。
「人生何在逞英豪」以典故論,是指馬謖擔任先鋒,不聽諸葛亮指揮,鋌而走險,致街亭失守,自己也被處斬。正如我昨天所說,馬謖本是諸葛亮的幕僚,擅於出謀劃策,track record甚佳。然而他一下子被提拔為統帥,則實戰經驗不足,難免大敗。套用現代管理學概念,車公是闡述「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在一個機構內,人會因為某種優點,被擢升至他不勝任的職位。勿逞英豪,即勸大家量力而為——回看當下時局,不就是對香港醫護的忠告嗎?
「天理人情只要公」很簡單,強調的是「公道」。耐人尋味的是,上句勸你勿逞英雄,這句卻大談公道,有什麼邏輯呢?兩句話的關聯,要在馬謖故事的語境才能理解。戰敗不一定問斬,但馬謖抗命,就只有死。當時蔣琬慨嘆馬是「智計之士」,問諸葛亮不可惜嗎,亮流着淚說:「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即是說,諸葛亮是為了彰顯「公道」而殺馬謖的,馬謖不死,就不能服眾。
「天眼恢恢疏不漏,定然作福福來從」,表面是車公的勉勵,即善有善報之意,實際是解釋「馬謖帶兵」為什麼是中籤。車公想說的是:本年是吉是凶,由你們自行決定,只是要謹記兩點:一是做自己擅長的事,若你擅長策劃,今年就繼續策劃,千萬不要挑戰自己去帶兵;二是某件事做或不做、如何做,該以「公道」為依歸,想想眾人是否心服。事事符合以上兩點,今年自然化險為夷,否則就難說了。
最後提提大家:馬謖是湖北人,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