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香港政經十年河東 十年河西

財經專題:香港政經
十年河東 十年河西

2020年是個荒謬的農曆新年,沒有花車、沒有煙花、沒有年宵乾貨,反蒙面法轉眼間變了推動蒙面。事實上,過去十年,香港在政府無能下,已處處充斥荒謬場面。正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本報將2020年與2010年相比,發現期間香港的政經民情,如鐘擺般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繁盛美好的香港,還有幾多個10年?
記者:孫樂祈

李嘉誠變「最強黃絲」

十年間,李嘉誠由「為富不仁」變了聖人。不過是十年前的新年前夕,和黃旗下的貨櫃碼頭裁掉50個員工,被指對員工麻木不仁;新年過後開賣的沙田名城,因發水比例極高、業主要以40萬元買窗台,被批「賺到盡」、「賺得一蚊得一蚊」。當時的李嘉誠,獲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接見,被認為是能點名特首人選的King Maker。但凡此種種,惹來「賺得太盡」的污名,即使捐出三億元予史丹福大學做善事,亦被批以香港人的血汗錢做公關show。神父羅國輝甚至狠批邪靈惡魔不是最可怕,李嘉誠大起發水樓才是真正「食人的魔鬼」。

十年後,李嘉誠成為了「最強黃絲」;李嘉誠基金會派10億「應急錢」予小商戶,坊間大讚是真正與香港人同行。他以「一個香港市民」之名登報,網民懇求李嘉誠建國,稱甘願為誠哥打一世工。而跟着李嘉誠的形容詞,不再是「地產霸權」,而是「眼光獨到」、「誠哥好嘢」,在政治上、經濟上,他都被指總能在轉勢之先做足準備,及在大市轉角前總能先集資、沽貨。近日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公佈已從世界各地搜羅合規格的口罩及消毒洗手液等抗疫產品,供香港人購買,消息獲網民「有口皆頌」。這些轉變,並不是沒有原因,政府無能、中港矛盾,以及他近年常被內地批評走資,都將處處維護年輕人的李嘉誠推到反方向,備受大家愛戴。敵人的敵人,變成了我們的朋友。

黃色經濟圈左右消費

香港人昔日消費習慣,都是追求優惠、質素、性價比,早期有風靡全港的團購熱,近年市民則定期留意廉航的平價機票。一田、SOGO每年的大特價,例必引來大批市民趕購平價貨。

不過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黃色經濟圈」就顛覆了這一切金科玉律,香港人的經濟行為,開始由政見決定。「藍店」藍絲餐廳門可羅雀,「黃店」佼佼者龍門冰室門庭若市。

至於有太子女伍淑清「加持」的美心,旗下多個品牌包括東海堂、simplylife等,於去年6月前仍大受歡迎,但現時比東海堂稍為昂貴的A-1 BAKERY,於同一個港鐵站,都見市民寧願選擇後者。

不少文宣呼籲市民「懲罰」黃店。互聯網

外資港資褪色 紅色霸權殺埋身

電網、航空業、電訊業等戰略性、民生行業,過去由英資、華資坐穩香港龍頭之位。兩電一煤,由李嘉誠、嘉道理、李兆基所掌握;航空業的龍頭國泰由太古控制;電訊業由和記電訊到香港電訊,同為李家的地盤。早年的中資,大家只認得電視廣告上的裕華百貨。

中資對大部份民生行業本無插手空間,但於這十年間,中資已部署好取而代之,港資外資變成了「苟延殘喘」,香港人白手興家的傳奇故事再不復見。2014年政府提出向內地南方電網購買三成電力,被各界激烈反對後擱置,去年9月捲土重來,政府要將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至八成,意思是無可避免要輸入內地電。國泰的航道由內地控制,內地一方面打壓國泰,另一方面扶植海航,入股港航、香港快運。香港的5G技術,全是華為提供,而且當中的「黃金頻譜」,投得最多的是屬於中資的中移動。

政府反應慢 防疫措施倒退

除2003年沙士外,2009年香港爆發另一場人類豬流感疫症。豬流感早於墨西哥爆發,曾蔭權政府於當年4月28日,香港有確診感染前,已強烈勸喻市民避免到受疫症影響地區。

當時入境旅客必須填寫健康申報表,所有來自受病毒影響地區的直航班機上,須廣播有關疫情警告;又會要求機組人員呈報機上懷疑病例,一旦有旅客出現發燒等流感病徵,會將旅客送院隔離治療,務求阻隔於社區爆發。曾蔭權民望於疫症爆發期間,民望回升。

反觀今日,武漢肺炎肆虐,高鐵來港的乘客最初仍不須填寫健康申報表,署理行政長官張建宗稱,不希望大批人流於高鐵站聚集、填寫健康申報表,增加感染風險;後來就有高鐵乘客抵港後,出現高度懷疑感染迹象,並最終確診,大大力摑了張建宗一巴。市民、專家高呼要求封關,甚至在專業醫護人員表示要罷工後,林鄭政府才「假封關」,其實繼續放行內地人來港,置香港人安危於不顧。

牛頭角大變身 OL多過「順嫂」

十年前,牛頭角是最出名的傳統公屋區,周街牛頭角「順嫂」;2010年牛頭角上邨重建入伙,下邨重建亦接近尾聲。屋邨建成,海濱一帶亦開始隨曾蔭權年代推動的「九龍東起動」發展,海濱一帶原本破舊、外牆油漆褪色的工廠,於這十年間逐一發展成新的商業區。

現時海濱已是一幢幢新簇簇、玻璃幕牆的商廈,由於牛頭角連帶毗鄰觀塘區的租金較中上環便宜,帶來了搬遷過來的新總部,以及一班banker、OL,人數隨時多過「順嫂」。

在這十年間,九倉補地價將九倉電訊廣場改建,並售予綠景(中國)地產;另投下旁邊的商業地皮,成為今日的宏利大樓、花旗大樓。淡馬錫控股旗下豐樹產業,投下另一地皮建成豐樹中心,轉售予太盟投資集團。大量跨國企業進駐,摩根大通、Timberland母公司威富等亦遷入牛頭角,花旗、宏利甚至買下整幢大廈,改名Citi Tower、宏利大樓。牛頭角已成另一個商業區,金融才俊不再只聚集中環,就連股票過戶登記處卓佳,亦已將寫字樓設於牛頭角。

牛頭角租金較中上環便宜,發展成新商業區,不少OL在此區上班。
譚德潤攝

由追科技到驚人面識別

十年前,日本富士通一部最新電腦的賣點,是有人面識別,探測到用家是否在電腦前面,能自動開關電腦;而在鏡頭前揮手,電腦就能感應到手掌的移動及位置,可控制多媒體或PowerPoint。當日的報道形容是「相當人性化」,香港人對追求高新科技亦趨之若鶩。

放在今日,香港人對人面識別、大數據,反而聞之色變,尤其若由中資企業開發,更擔心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受極權監控。於九龍灣設置的智慧燈柱,去年就在反送中遊行中被示威者拆去,政府亦稱會停用能作人面識別的鏡頭。這些科技恐懼,又是因為中共以科技作為監控人民的政治工具,扭曲了高科技是讓人生活更進步的「初心」功能。

卡拉OK式微 轉玩夾公仔

香港潮流多變,十多年來輪流興起團購、珍珠奶茶、乳酪雪糕等熱潮,最後只有珍珠奶茶仍能留下。卡拉OK亦不復當年勇,遍佈商場及地舖的夾公仔機店舖,才是年輕人的新聚點。

十年前香港仍流行唱K,自2003年沙士後,香港的K場剩下Neway與加州紅,雙方競爭激烈,爭相與各大唱片公司簽「獨家試唱」合約。當年加州紅更推出「一蚊唱兩小時」優惠,吸引逾百人排隊,Neway K-buffet亦是一時經典。這場戰爭於2010年3月、Neway宣佈收購競爭對手加州紅結束,盛傳收購價以億計。

Neway收購加州紅後,壟斷了卡拉OK市場半年左右,Red MR於2010年12月成立。不過近十年,黑沉沉的K場甚少擴張,而燈火通明的夾公仔場則遍地開花。因這門生意不需要幾百萬元裝修、又不用與唱片公司簽約,可以小本經營,以至商場、地舖,甚至酒店、餐廳,都會放一兩部夾公仔機,熱潮似乎仍能持續下去。

夾公仔生意可小本經營,以至商場、地舖都會放一兩部夾公仔機。資料圖片

街坊商場旺過一線舖

油尖旺、灣仔、銅鑼灣等遊客區,塞滿自由行是常態,本已狹窄的行人路邊,遭自由行霸佔「執喼」;主要做自由行生意的品牌賺個盆滿缽滿,2010年已有78間分店的莎莎,於10年間再開多37間至115間,單計尖沙嘴就有高達20間。

不過到最近半年,遊客旺區成了「TG」旺區,加上肺炎肆虐,自由行大減。舖王要不劈價出租,要不成吉舖,旺角出現過百間吉舖,最旺的彌敦道都有十多間。莎莎亦計劃關閉四分之一的店舖。

相反集中民生區的街坊商場,因市民減少出外,留在原區消費,故於這零售寒冬仍有錢賺,外賣生意亦激增,演變成街坊商場旺過一線舖的荒謬現象。

公屋好住過劏房私樓

2014年有一條熱傳香港的短片,講述準女婿見未來外母,公屋男無雞食,私樓男有雞髀食。公屋住戶彷彿比住私樓的低人一等,不過新樓越起越平,公屋的價值今日隨時超越私樓。

近年新建私樓越起越細,繼2016年屯門128呎的「車位盤」出現後,這些只有車位大小的樓盤接連推出,這些「最平私樓」雖然呎價能達二萬多元,但「lump sum」仍只四百多萬,部份較便宜的只需百多萬元至三百多萬元不等。但「公屋樓王」成交價能達五百多萬,價格等於兩個平價劏房盤。如去年7月成交的黃大仙鳳德邨「公屋樓王」,交通方便、間隔四正,單位598方呎,以526萬元成交。

上街抗爭取代睇煙花

以往十多年,最先讓人感受到新春氣氛,仍是競投年宵攤位,例牌有大學生、傳統名校中學生參與。記者亦必定到年宵市場,拍攝人山人海畫面,訪問市民辦年貨的心頭好。到年初一花車巡遊、年初二放煙花,亦是一家人聚首坐在電視機前,邊拜年邊閒聊邊觀賞的節目。

不過,去年因政府造成的七個多月亂局,再加上武漢肺炎殺到,今年新年,無煙花、無花車,亦無人有意欲行年宵。因內地全國爆發的疫情,令返大陸過節的人數大減。今年大不同的新年,不變的是大家仍會走在街上,不過是為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