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尋薇】如果蛟龍得雲雨——首爾Mosu - 謝嫣薇

【翻尋薇】如果蛟龍得雲雨——首爾Mosu - 謝嫣薇

【翻尋薇】
在fb上讀到食友C君在台北一家薄有名氣餐廳的用餐經驗,是這樣的:他訂位入座的時間是20:30,到了21:45,當他和太太還在吃主菜,餐廳已開始了打烊的動作,拿出清潔劑等清理料理台……邊吃邊傳來陣陣化學物的「飄香」,當然叫他們吃得很不是滋味。清潔動作持續至他埋單走人,有差不多40分鐘。他們的甜點,恐怕也是在清潔劑的夾攻下完成吧?

這家餐廳不久前才獲得米芝蓮一星的肯定。我真想大膽建議那些匿名評委以後訂位都要訂較遲的那個時段,從餐廳員工準備收工的動作,去評鑑餐廳精緻服務的真正水平,到底有沒有這方面的訓練和觸覺。雖說米芝蓮的標準只評菜不評環境、服務,但我就不相信主觀條件完全不影響客觀感覺,尤其是你還在用餐的時候,需要精神分裂地應付化學味的「助興」,盤中美食難道不會隨之而有點走調?綜合C君和我半年多前在The French Laundry的經驗(當時午餐還沒吃飯,侍應就在鄰桌拿出熨斗來燙桌布),不得不感慨,連世界殿堂級名店都晚節不保的時候,到底還有多少餐廳會在乎待客之道的精緻感、細膩度?所謂的fine dining,就是菜品、酒單/侍酒、食器、環境、待客等互為因果的事情,跟五大訴求一樣,是缺一不可的。紕漏一旦出現,就是崩壞的開始,沒有鬆懈的餘地。

胡麻豆腐 堪稱2019最佳

想念起首爾Mosu來。那天晚上所見的一幕,餐廳團隊的家教和服務精神,叫我和同行的三位大廚好友先是震驚,後是肅然起敬——這三位大廚是曼谷Ledu的Chef Ton、台北Mume的Richie、香港VEA的Vicky,都是見過一定世面,如今在國際飲食界冉冉升起的廚界小鮮肉(哈哈),對自家餐廳亦有一定高要求,然而,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具有這樣的震撼力呢?

當晚吃過晚餐,我們走入開放式廚房跟大廚Chef Sung Anh聊天,聊得興高采烈自然忘記了時間,一看錶,發現已是深夜11點半,連他的廚師、廚工們都已不知甚麼時候下班了,我們渾然不覺。不想阻礙別人收工,馬上結賬、call Uber……在門口等車時,忽然聽到廚房傳來洗刷的聲音,好奇走過去一看,我們四人都「O」晒嘴,那些廚師、廚工原來都還沒下班,而是「躲起來」了!他們是在靜待我們這最後一組客人離開,才開始進行清理!此時,oh my god, oh my god的驚嘆聲不絕於耳,這種家教,完全是另一個層次的產物!其實我們一早吃完晚餐了,其他客人亦已經離開,他們想要清潔廚房並無不可,不會帶來任何干擾。可是,他們沒有越雷池半步,對於在客人面前清理收拾視作隨處大小便一樣羞家,必須關起門來才做。三位行家因此深受啟發。單單說這一點,你已知道Mosu的服務水平,其他不必贅言。

那麼,菜品呢?是夜的tasting menu讓我們異口同聲:絲絲入扣,無懈可擊。Richie說,他上一次吃Mosu是一年多前,已很滿意,但這次更為讚嘆,可見大廚不斷在前進。是夜以八款amuse bouche開場,大玩脆度口感:甜蝦紫菜卷、韓牛他他糙米米麴餅、炭烤牛蒡片、菁蕪塔……可說脆口的八重奏,但沒有重複的套路,並且富有一定技術含量,非常不俗。但是,以這些年來fine dining的經驗,amuse bouche通常做得妙趣橫生驚喜連連,但過後就會走下坡,所以儘管味蕾被這八重奏激起跌宕有致的大小漣漪,我仍抱着觀望態度。

萬萬沒想到,吃到第二道前菜,下巴已經掉下來——不止我一個,還有其他三位大廚:看似精緻但又簡單不過的一道,造型似小籠包,事實上是胡麻豆腐。當我還在忙着拍照,就已經聽到坐在旁邊和斜對面的Richie、Vicky發出陣陣愉悅的呻吟,Vicky甚至邊吃邊儍笑(?!)。有這麼厲害嗎?用湯匙盛起入口,咬開的剎那,輪到我呆了。原來這是胡麻豆腐海膽小籠包!細緻柔嫩的豆腐,裏頭包着一團海膽,濃甜的鮮美隨咬破的豆腐泉湧而出,捲起舌尖上的驚濤駭浪,豆腐的柔嫩夾帶着海膽的綿糯,在口中融化瀰漫,胡麻豆腐輕盈的豆香、芝麻香,還有很纖細的、類近香草的香氣,而且有海鮮的umami但沒有那股一般umami的鹹味……就像是海膽隱藏的海床,不但讓它的鮮味能夠安躺,還推出了海膽較為隱藏的堅果味,瞬間擴散的鮮甜裏,隱藏着細微末節的層次更迭。

後來問了Chef Sung Anh,他是把胡麻籽和紫蘇葉籽烤過後,加水煮成「胡麻高湯」,當煮好後熄火,加入海藻和海帶,冷藏一夜,讓它們釋出符合他所需要的內斂鮮味。最後,這「出汁」會加入烤過的胡麻籽來做成豆腐。此菜的出汁,就是上述的高湯,可說是一物二用。味道較一般的輕盈,與海膽構成一重一輕的海洋鮮味對比,同時借用出汁的細緻帶動,將胡麻豆腐和海膽的味道結合得更緊密。這一道,幾下功夫就吃完了,被征服的我們面面相覷,是Vicky先開口:「這很有可能是今年(2019年)fine dining裏吃過最好吃的一道。」我們也點頭如搗蒜,說到若不是數一,也數二。這道菜,從形態到味道,都是層層精緻鋪陳,美得不能再美。

胡麻豆腐製成小籠包狀,內餡是海膽,技術層面難度高,味道扣人心弦。

既生瑜,何生亮?這道橡果麵、芹菜茸、雞湯、黑松露,同樣好吃得屏息。

橡果麵 大廚食到爆粗

唉,話還在嘴邊,Chef Sung Anh的另一道叫我們陷入瑜亮之爭的兩難:烤過的橡樹果,磨成粉,然後用來做麵(!),配上韓國芹菜做的醬茸、雞湯,刨上當季黑松露。韓國人果然也是麵的民族,這麵條做得柔緻有絲絲麵勁,隱藏的香氣,跟芹菜茸很有共鳴。雞湯是這一味的底氣,味道清澈同時鮮味無窮,怎麼做到?原來他用雞肉(不用骨頭,因為骨頭熬湯,味道有較多雜質),加入洋葱、蒜頭、海帶去熬成這雞湯,讓麵條吸收了湯味後一起吃。最後刨上的黑松露,複雜濃郁的香氣跟當中的芹菜、洋葱、蒜頭等素材立即串成互通的線索,其力度將食味推上最高峯,對味道的承受力,有種驚心動魄的不能自己。坐我對面的Chef Ton,不動聲色地吃完整盤麵後,突然爆出一句:「shxt! fxxk!為甚麼會這麼好吃?為甚麼!」周星馳式反應令我們爆笑。

整個菜單鋪排心思稠密,環環相扣;菜式結構嚴謹、個人風格成熟(具有懷石精髓的法菜,注意,是懷石,不是日式那麼籠統);份量恰好、食味交接進退有度,除了鵪鶉菜式較為平實,可說無可挑剔。上述兩道以外,他的兩道魚饌:金目鯛、鯖魚亦是充滿個人想法的美味演繹。Mosu比我吃過的好些三星餐廳還要精采,此店在首爾開業才兩年,第一年摘一星,第二年攀上二星位置,三星還會遠嗎?我可以斷言,保持這狀態,三星是這一兩年的囊中物!在國際舞台上大放光芒,亦指日可待!

撰文:謝嫣薇(Agnes Chee)
食評人、飲食旅遊專欄作家,作品散見於中港台星馬主要媒體。IG:yanwei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