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一般醫護第一級已夠

袁國勇:一般醫護第一級已夠

【本報訊】醫護質疑公院口罩只屬於第一級別,而非世衞所建議更高保護力的第二級別。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第一級別的口罩已有足夠防護,「我上病房都係戴第一級口罩」,又指農曆年假後14日是防疫關鍵期,建議市民在口罩供應短缺情況下減少外出。

袁國勇昨於記者會上表示,一般醫護人員,若非要處理懷疑或確診新型肺炎個案,用第一級外科口罩已足夠,「我上病房都係戴第一級口罩,我哋覺得非常之足夠,冇乜需要第二級或者第三級,如果你擔心要用,已經用緊N95啦,甚至有個面罩,呢個擔心唔係好必要」。

袁國勇呼籲市民在口罩供應短缺下減少外出。李家皓攝

農曆年假後14日是關鍵期

袁提醒,農曆年假後14日是防疫關鍵期,「守住呢14日,就會知病毒有冇喺香港落地生根」,春運後可能出現疫區轉移,或有第二波疫情爆發。面對外科口罩供不應求,袁國勇呼籲市民惟有「唔好出街,唔好返學住,𠵱家放晒暑假假期先,直至疫情穩定才返學」,並且要正確戴口罩,將鼻樑位置的鐵線壓緊;接觸眼、鼻及口前,用酒精搓手液洗手。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也提醒,戴口罩長時間或說話時沾濕了就要更換,因為保護性會減低,並指一個口罩一般不會多戴超過八小時,而佩戴時記得鼻樑位置要貼面,並避免觸摸外層;使用酒精搓手液亦每次最少使用3毫升,特別清潔手指尖、手腕等位置。

■記者張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