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劉二世向車公問香港運程,得中籤「馬謖帶兵」,這是常見歇後語,指「言過其實」——據《三國志》載,劉備臨死前告誡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大家各自解讀,黃絲說馬謖是比喻鄭月娥和PK鄧,藍絲則說是比喻「暴徒」,兩方都認定自己痛恨的人今年將得報應,在幻想中預支了無限滿足感。車公說話技巧真高,果然是「神回覆」。
黃藍是政見,解籤是靈知(Gnosis),尊重神明,解籤就不要混入俗世願望。記得去年初本欄解車公籤,說車公警告大家「內部矛盾比外在敵人遺患更大」(見二零一九年二月八日〈車公你都夠膽老屈?〉),顯然應驗了,只是看不見其他「玄學家」這樣解。今年籤文一出,眾師傅照例順應民情,一面倒說林鄭逞英雄,黑警有報應,人云亦云,未免兒戲。
史上的馬謖並非民間想像中那樣廢。馬氏一門五傑,俱負才名,史書稱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深得諸葛亮器重,亮以他為參軍,二人常通宵達旦暢談。諸葛亮征南中,馬謖獻計,指南蠻今天征服了,明日又作反,殺光他們「非仁者之情」,故上策是「攻心」而非「兵戰」,勸諸葛亮「服其心而已」。亮用他的攻心計,赦免孟獲,果然令南蠻心服口服。馬謖的高瞻遠矚,只懂「滋暴製亂」的林鄭和PK鄧有百分之一嗎?
馬謖得孔明賞識,必有才華,眾人只知他失街亭,此外倒沒聽說他幹過什麼蠢事。馬謖當時選擇違抗諸葛亮指揮,依山守險,不下據城,不見得是逞英雄,很可能是考量了實際形勢而作出的「前綫決定」。後世的和理非花生友,佔盡事後孔明的便宜,當然知道這樣會失街亭,但沒有平行時空,你怎知道馬謖按上級指示就會馬到功成?
失敗乃成功之母,但有些行業的成功是沒有阿媽生的,失敗一次足以致命。馬謖跟愛迪生易地而處,可能失敗三次已發明電燈泡,而愛迪生就老早給斬了。馬謖畢竟是蜀漢難得的人才,懂得獨立思考,還有勇氣抗命,你拿特區政府那些弱智奴才跟他比?簡直令馬謖死後也二度受創。車公想說什麼,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