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四日,香港偽長官鄭月娥突然宣布一百億元所謂濟民措施,如擴大老人交通津貼計劃等。據香港民意研究所調查,那十項措施頗獲好評,但鄭月娥民望未見起色,這當然不奇怪。
按鄭政府財政預算案原定二月下旬發表,那十項措施照理宜納入預算案,由偽財政司長陳茂波公布,鄭月娥卻要自攬「濟民」功德,唯恐美名歸陳茂波。這計算港人怎會看不分明。
而去年十月十六日,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企圖以經濟措施應對港人之求普選,贏得惡評如潮,她翌日竟然不敢和往年一樣,親上電臺答聽眾問,要偽政務司長張建宗代勞,由張建宗代她捱過去幾個月民變的怨氣。這計算港人又怎會看不分明。
東漢末年,掌權宦官侯覽託潁川太守高倫給其黨羽一個官位,高倫不敢不從,功曹陳寔見狀,進言說:「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違。寔乞從外署(請由我出面委任),不足以塵明德(以免損太守清譽)。」時人因此都非議陳寔舉薦不當。後來,高倫離任,對送行者說明一切,然後天下服陳寔清德(《後漢書》卷六十二)。鄭月娥有陳寔百分之一的「美譽歸人,惡聲歸己」胸襟,民望就不會由初上任時的六十四分,遽跌至今日的二十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