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說,這是《小婦人》第七次搬上銀幕,我當然看過嘉芙蓮協賓演祖的版本,也看過伊莉莎白泰萊演艾美的版本,但最念念不忘的,卻是六十年代邵氏出品的《黛綠年華》──七次以外的非官方認可改編。秦劍導演,西西編劇,李婷飾大姐,胡燕妮飾二姐,祝菁飾三姐,馮寶寶飾四妹,陣容空前絕後。男主角是擅長喜劇的陳厚,實在記不起演的是暗戀二姐的闊少爺抑或大姐下嫁的窮秀才, 當時他剛剛在《何日君再來》和胡燕妮配對成雙,邵氏有食住條水習慣,照計應該是前者,不過影片圍繞着四姊妹打轉,男一號虛有其名,行行企企搬搬抬抬,無甚大作為。所以你看甜茶多麼幸運,編導把他關懷得無微不至,衫靚景靚對白活潑,非粉都暈得一陣陣,鐵粉可想神魂顛倒,執到如此討喜的角色,簡直着數過飾演《殉情記》的羅密歐。
西西在訪問中回憶,「戲中有些歌曲,曲詞都是我寫的,但我從沒有收過稿費,有人收了」,非常耐人尋味。又說「長輩裏還是宋淇最正直、誠實,也最有學養,他當編劇主任,一定有許多人想巴結他。當年自己年少無知,不懂人情世故,他發稿費給我是直接讓我自己到出納處支取的。」劇本「一邊寫一邊改,又急又趕」,經驗似乎並不愉快,幸好「稿酬有港幣三千元,很高的了,我用那些稿費把家中的木窗通通換上鐵窗。」不說「劇本費」而說「稿酬」「稿費」,不脫文人本色。更有趣的是追加「我也曾替龍剛編劇,那是改編自夏萍的《盲女驚魂》,名字我忘記了,由蕭芳芳演」──哈哈哈,那一部,不就叫《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