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養東西】養生火鍋要識揀 花膠湯底易惹痰

【食養東西】養生火鍋要識揀 花膠湯底易惹痰

【食養東西】
新正頭,一家人齊齊整整食餐飯,總離不開盆菜或到酒樓吃飯,嫌無新意?不如試試近年大熱的養生火鍋?湯底有花膠、黨參及松茸等。據講有美白養顏,滋陰補血等功效。可是,從中醫學角度,補身要講求對症下藥。養生火鍋的材料各具特性,係咪人人都啱食呢?

薏米淮山 助消化祛濕

近年不少人愛吃養生火鍋,既能滋補養生,又能一嚐火鍋的樂趣。

註冊中醫師李顯揚表示,人人的體質不同,適合的補身食材都會有差異,一旦用藥錯誤,隨時補身變傷身。加上養生火鍋的湯底往往要經過長時間烹煮,味道濃郁,容易上痰及惹濕,脾胃欠佳的人還是少吃為妙。

有些養生火鍋聲稱能夠美白養顏,最適合貪靚的女士。湯底主要以骨膠原蛋白食物為主,例如花膠、魚肚和豬骨等,具有補陰作用,吃完皮膚會變得又白又滑。不過李醫師指,這類食材屬於滋膩,進食過多有機會加重脾胃負擔。尤其是痰濕人士,進食後會令身體攝入的水份難以吸收,從而會加重痰濕。

服用心臟藥 勿點黨參當歸湯底

至於一些聲稱可補血氣、讓人重拾好氣色的湯底,通常會採用黨參、當歸或者川芎等材料。它們屬於溫散藥物,有助行氣活血。不過李醫師提醒,正服用薄血藥或心臟藥物的人士應盡量避免食用,因為這類藥物有機會加強溶血效果,有機會產生不同副作用,嚴重可引致出血。

打邊爐食材大多是高脂和黏膩,例如肥牛與芝士丸等,不但會加重脾胃負擔,亦會影響化濕能力。故此,李醫師建議可加入粟米、薏米、淮山和茨實等食物,有助脾胃消化和祛濕。湯底方面,他建議用椰子水或者粥做的湯底,較為平和,人人都適宜食用。

有些火鍋店特別推出素食湯底,利用松茸及野菌等菇菌類煮成,聲稱具有抗病功效。從中醫角度,菇類的氣較為偏濁,容易感覺疲累的人應避免多食,以免情況加劇。另外,李醫師提醒容易敏感的人士,要留意湯底的菇類是否適合自己,小心過敏。

吃養生火鍋時,除了要考慮湯底是否適合自己體質,還要考慮藥材的質素。市面上的藥材為方便儲存,很多時都經過加工,例如加入硫磺或者賦形劑(excipient)。李醫師提醒,藥材的質素會直接影響藥效,加上長時間烹煮,可能會危害健康,應小心選擇和食用。

註冊中醫師李顯揚

黨參、當歸或川芎等藥材有助身體行氣活血,但服用薄血藥或心臟藥物的人士應盡量避免食用,避免增加溶血風險。

淮山有助脾胃消化和祛濕,適宜作為火鍋食材。

記者:梁穎衡
攝影:徐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