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一夫紂矣 - 左丁山

誅一夫紂矣 - 左丁山

同D公子食午飯,向佢提起,不少藍絲有錢人向大學校長聲言,以後唔再捐錢畀大學,有啲人仲講到要收回捐款。D公子嘆曰:「此乃古老教仔方法,你唔聽話,我閂水喉,現在已是21世紀,唔通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長幼有序,是一套教仔女方法、傳統。假若君不君,臣不臣,這又如何?」

咁就令左丁山記起,讀中大時必修大一國文,孟子係必考,當年一年級生人人要刨孟子全書。君臣父子之說,源自「論語」,孟子亦有講及:「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假如君不君,臣不臣又如何?「孟子梁惠王下」有:「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紂就是商紂王,這位暴君無仁無義無信,作惡天下,諸侯姬昌「替天行道」,「諸侯抗命」,妄視王法,臨終囑次子姬發出兵討伐商紂王;商軍大敗,紂王自焚,姬發建立「周朝」,稱武王,追封父親為「文王」。姬昌謀反,姬發完其志,以下犯上,古時稱為「弒君」,罪大惡極,但孟子講君君臣臣,同時又話「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可知孟子頭腦清醒到極,對是非黑白分別得好清楚。延伸到21世紀香港之公民抗命,如果孟子為辯護律師,講呢句為辯詞,唔知法官如何處理呢?

今時今日香港講「君臣有義」,得個笑字,這是君不君,臣不臣的時代;林鄭特首驕橫,自行其是,成班行政會議成員如橡皮圖章,全失「諮詢」諫臣作用,啲司局長更加係聽話聽命一輩,只識面對議員背誦機械式答案,點會贏得市民尊敬尊重?

與D公子講呢啲嘢就容易損及胃口,講食好過。D公子之公司廚房呢日奉上一味普通不過之臘味,有臘肉臘腸膶腸臘鴨,件件正斗到極,又碰啱左丁山喜歡食臘肉,幾乎食到不停口,於是問D公子:「廚房去邊度買貨?」D公子當然唔知呢啲小事,話問番廚房先至通知番左丁山。知道後,當然要去供應商舖頭買番一兩斤啦。

呢餐飯幾有意思,聽K教授與D公子對談,論及錢穆、余英時、傅斯年、胡適著作,左丁山學到唔少嘢,K教授講當今中國內地,讀書人好喜歡胡適,不斷有人論及胡適思想,當然唔會講得太大膽,而係盡在不言中。D公子話胡適著作,能傳世者恐怕不及錢先生之多,但論思想,則更具影響力。以左丁山愚見,胡適為中國現代第一位自由主義者,在民國時代暢所欲言,為今天中國知識分子羨慕之事。威權主義當道之時,知識分子只能是識字分子,識字而讀胡適,大概還不至於要入住秦城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