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大火的單位,可以是「一季」。澳洲經歷了一整個自2019年9月以來,前所未見的森林大火季節。
有時會想,地球上不同角落,究竟同時在打幾多場仗。
火漫天、煙燻滅、遍地屍,沒有人可以忘記今次火海嘯的太多災難影像,每個畫面都像惡魔。眼前只有黑色、黑色、和炭灰色,絕得不能更滅絕,連一片枯黃的葉都不留。
你有沒有想起加州Napa Valley的山火?我有,但今次更慘烈。Napa Valley那次,已經有人提到"smoke taint"對葡萄酒的潛在破壞,今次,要擔心多至少九倍。
全球為澳洲求雨,終得,火滅之後,還有後遺。在火場,有時殺人的,不是火,是煙。沒有燒掉酒藤,沖天大火下不散的毒煙,一樣可以毀掉葡萄。
什麼是Smoke Taint?可以說是煙污染。它不像火,為生命及財產帶來直接、即時的危險,卻隨時引起延後破壞。
風向、時間、葡萄的狀態,都影響煙污染的嚴重性。大風,若能把濃黑叢煙吹走吹散,煙過天青最幸運,傷害近乎是零,Napa Valley很多葡萄可以倖免於難要多謝風。
煙留在葡萄園的時間越久,傷害越大,你可以想像烹調中的煙燻之術,食物被燻得越久,煙味越重,久燻必苦。
最重要還看葡萄的狀態,是處於成長中的哪一個階段。如果葡萄還未進入成熟期,可以淡定,應該不會有童年陰影,不會帶來永久傷害。如果已到了收割期,已成熟甚或已收割,濃煙對葡萄酒的影響也很微。像2017年的加州大火,九成的葡萄已收割,唔使驚,下一年又是新一頁。
最怕是濃煙來襲,歷久不散時,葡萄正處於"veraison"時期。也可以說是葡萄的「尷尬年齡」,由青少年變成年人的臨界點,如果是紅葡萄,便是它由青BB變成紅色的階段,如果是白葡萄,果皮不會變色,果實卻會變得更大更透明。這個時候它最受外界影響、教唆,最易學壞和誤入歧途。
Veraison期間,葡萄由努力創造能量(光合作用),變成努力使用能量,把自己由酸變甜。變色時,葉綠素由花青素(紅葡萄)或胡蘿蔔素(白葡萄)、糖等取代,整個葡萄一期一會的生理周期,veraison啟動之後約需30-70天讓葡萄完全成熟。在較涼的酒區,有些葡萄農會把葡萄從每棵樹藤中一束束的剪掉,好使餘下的能從根部攝取更多的糖和養份。
煙,如果在臨界點來犯,被濃煙肆虐過的劫後葡萄釀出來的酒,便凍過水了。
沒有加州葡萄的時運高,可以集體逃過大難,火燒山之前割已收。南半球,葡萄的收割月份是2月至4月,現在或早前火災煙劫時,還未收割,南澳的Hunter Valley估計更是最首當其衝,受煙污染的機會極高的。在那裏,veraison發生於每年一月,崩口葡萄忌的崩口煙吞個滿懷,火災煙海會在葡萄酒努力成熟期間,努力從葡萄外皮侵入,使果實充斥一股不受歡迎的重煙味。
Smoke Taint創傷後遺的葡萄,釀出來的酒可以有膠味、化學品異味、帶藥味、又可能滲潮濕雪茄或灰燼之味。總之,唔多好味。
為求保險,為了QC,釀造師可以先收割一小部分葡萄來發酵,驗明正身試試它們有沒有受煙污染,如果有,那部份的葡萄園所出,就不用了。
有用了受smoke taint所害葡萄來釀酒的莊主形容,喝煙燻味太強的酒,像「舔煙灰缸」。
凡有大災難,災情從來不止受災的水深火熱時,還有一大段隨之而來的後遺,難以修復的傷痕,遺害深遠也巨大。人類應盡量把任何災難的可能性減至最少,防災好過救災,否則,連樹熊都要對人類大報復,地球暖化誰之過?
不禁又想起香港一位極品特首,有事,不防患未然,燒着了火大了,還用火水救火,確保災禍不可收拾、生靈塗炭為止。這種人,應該下地獄被火燒,香港人永遠不能原諒。
IG: budmingbudming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