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大爆發】
【本報訊】內地疫情持續惡化,當局昨公佈新增七宗死亡個案,其中一名死者只有36歲,正值壯年,是已知最年輕的死者,與早前年紀偏大的死者不同。北京一間大學的免疫學系教授表示,人傳人的風險已越來越高,每個人都應提高警覺,不論在任何場合都要戴口罩,出現年輕死者或是個別案例,仍需觀察。本港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稱若「發炎因子」活躍,病毒可能不只攻擊肺部,亦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包括腸臟、心肌,甚至腦部。
記者:楊 默
湖北省衞生健康委員會專家昨指,目前正值疾病高發期以及流感高𥧌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同時進入第二波流行的上升期,導致目前發燒病人急劇增加。昨日當地通報新增七宗死亡個案,年齡介乎36歲至85歲,該名36歲的李姓男死者,於本月9日因連續三日發燒以及乏力入院,他入院時已發高燒,照X光發現雙肺受感染,白血球升高,診斷為病毒性肺炎,需作抗病毒、抗感染、化痰、抗炎治療。該名李姓病人前日出現心率減慢,心跳停止,血壓下降,到當日下午1時45分,心跳驟停不治。
沒心臟病 高血壓等病症
該名年輕病者與其他患者不同,他沒有其他患者常見的病症,例如是冠心病、高血壓等,另外,該名患者只有36歲,是至今已知最年輕的確診者。本港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稱,今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不論年輕、中年人士或長期病患者均無抗體,病毒除令肺部發炎外,對免疫系統亦會產生反應。
曾祈殷稱,若發炎因子活躍,有機會在體內引起細胞「因子風暴」,即病毒不只攻擊肺部,亦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包括腸臟、心肌,甚至腦部等,如同當年爆發的沙士一樣,病毒會攻擊其他器官。
曾稱病毒除有機會攻擊其他器官外,不排除死者可能因隱性心臟問題而致命,體內病毒數量越多,出現重症機會越大,即使年輕患者亦難免疫。曾認為,現時他們掌握的病理有限,或要等待內地就死亡個案作解剖分析,才能掌握更多資料,故難推斷日後會否有更多年輕死亡個案。
可無發燒症狀 籲常戴口罩
此外,北京一名大學免疫學系教授稱,目前內地不准學者私下受訪,他不具名對《蘋果》表示,實際上各個病人病徵不一,有些體溫不會出現高溫狀態,該名36歲的患者死亡不能代表病毒的破壞能力加強,只能算個別案例,死者可能對病毒較敏感,或有其他的原因致嚴重反應。不過,在本來14天潛伏期的基礎上,再沒有發高燒這些比較容易識別的病徵,將更難發現患者,不單令防控更困難,人傳人的風險亦大增。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徵,與流行性感冒相像,不同的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潛伏期較長。他建議,市民應少到人多的地方,上街無論在任何場合都要戴口罩,在醫院時更加應佩戴護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