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解碼】
武漢肺炎疫情勾起大家對2003年沙士一役恐懼,無論學術研究和臨床病徵都顯示,這兩個同樣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極之相似。由中國科學院牽頭的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基因排序與沙士病毒和一蝙蝠冠狀病毒分別有79.5%和96%相同,並使用與沙士相同的受體(receptor)入侵細胞,推斷對沙士有效的治療方法,或對武漢肺炎有效。
基因排序近八成相同
武漢中科院、湖北省疾控中心和北京中科院大學等機構的研究員,昨日發表未經同儕審閱(peer-review)的研究結果,利用武漢金銀潭醫院收集的七個肺炎患者樣本,進行基因圖譜分析,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序與沙士病毒有79.5%相同。
同時,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序,又與雲南省的中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身上發現的冠狀病毒有96%相同,顯示蝙蝠極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源頭。
團隊從病人樣本中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發現除病人血清中的抗體,沙士抗體同樣成功中和(neutralize)病毒的毒性。研究又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沙士病毒一樣,以人體細胞上的ACE2蛋白作為受體,從而入侵細胞。
病毒主要經呼吸道傳播
研究又根據病人身上收集的不同樣本,分析病毒的傳播方式。結果顯示,病人的支氣管肺泡和口腔樣本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反應,顯示病毒主要經呼吸道傳播。
港大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管軼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亦表示,由病毒傳播、發病情況及致病能力等而言,兩次疫情的發展曲線都十分相似。根據現時武漢肺炎的病情報告,武漢肺炎和沙士的患者同樣普遍會有38℃以上高燒,並出現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嚴重者會逐漸發展成下呼吸道感染及肺炎,長者感染後病情亦較嚴重。
翻查資料,沙士病毒在首個發病病例後第39日起,陸續出現醫護人員感染個案,而新肺炎則在本月20日即首宗病例後第52日,首次公佈有14名醫護人員受感染。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表示,沙士和武漢肺炎爆發時間相若,可能與內地人習慣冬天食野味,冬天又較易傳播病毒有關。
■記者關冠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