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死亡率近100% 暫未傳人

非洲豬瘟死亡率近100% 暫未傳人

非洲豬瘟可令大批豬隻死亡,中國2018年8月起爆發豬瘟,及後擴散至菲律賓、俄羅斯、柬埔寨及緬甸等地,各國撲殺大量豬隻,令香港活豬供應受到影響,其中內地供港活豬由每日4,000多隻急降至只有百多隻。獸醫指豬瘟病毒一直困擾着全球養豬業,豬農需特別留意養豬環境,才能杜絕豬隻之間互相感染;醫生則指豬瘟暫時未演變成人傳人,只要徹底煮熟豬肉,對健康影響不大。

豬場衞生差集體中招

獸醫黎昌生指出,非洲豬瘟病毒在地球存在近100年,因首宗個案來自非洲,故以該地區命名。豬瘟病毒沒有預防疫苗或特定藥物治療,發病死亡率近100%,對行業影響甚大。病毒與「豬流感」想似,同樣可以透過豬隻的飛沫、分泌物、殘餘在環境的病毒傳播,故衞生管理較差的豬場特別容易集體感染。但要察覺豬隻患上非洲豬瘟並不容易,染病的豬隻會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等症狀,一旦發現應馬上隔離,惟由於在多國豬瘟已列為需呈報疾病,相關部門一般會銷毀相同豬場內的大批豬隻,他最擔心有豬農憂豬隻要被銷毀而知情不報,令疫情進一步蔓延。

黎稱,非洲豬瘟由中國爆發至鄰近亞洲地區,估計與內地豬場衞生環境不佳、防控措施不足有關,「要視乎當地政府有幾警覺,一旦畀豬上船,運送過程中好容易傳染到外地」。他又提醒路邊常見的野豬同樣有感染非洲豬瘟的風險,因牠染病後死亡率較豬隻低,可作為主要帶病者接觸到供食用的農業豬隻。

對於豬商業界有意引入南韓活豬,黎指當局應一貫保留來港豬隻監察期及「日日清」等政策,亦需確保南韓豬隻沒有受到任何感染,另外針對豬農的衞生措施亦仿效外國,工人進入豬場應穿上全套經消毒保護衣,以免將外界病毒帶入豬場。

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非洲豬瘟病毒耐鹼、怕酸,人體胃酸的pH值一般低於3.5,可以溶解病毒,故即使進食受感染的豬肉理論上也應沒問題,惟市民食用所有肉類前,都應以攝氏75度以上高溫煮至熟透後才進食,否則可能感染其他如「豬徽蟲(Taenia solium)」、沙門氏菌等病毒。
記者:王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