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美學很廣泛,大都讓人想起有幾千年文化的中國美學,一個只有遠古時代的美的國度,時裝界一直都在念中國的舊,在未有中國現代美學之前,回顧就是前進的唯一方式,時裝界紛紛透過想像打造東方異次元的時尚格局。
撰文、造型:楊慧珊
攝影:郭賢興
示範:Haeun Lee of Elite
化妝:Sheila Ko of hkmakeupartist
髮型:Ziv Lau
【幻想Chinoiserie】
外國人對東方這個國度充滿幻想,「Chinoiserie」也由此而來,它本是指以前那些沒有到過中國的法國藝術家對中國的想像,是以西方人的角度塑造的中式形象,東方美被外國人過濾和消化下得出來的設計令人受落,那種西化了的東方,相比起真正的中式傳統多了一份我們無法想像的意念,不少設計師都以「虛構」來表達他們對東方情意結,Coco Chanel是其中一人,她從來沒有到過中國,但卻從買回來的中國古董得到大量靈感,在康朋街Coco Chanel房間裏收藏的一塊中式屏風,是Coco Chanel對中式美學的來源,更啟發了她不少創作靈感,例如標誌山茶花和菱格紋。
第二個以中國作為想像的人是Yves Saint Laurent,他甚少踏足亞洲,更從來沒有到過中國,但不少設計都帶着中國色彩,「我只要讀一本書、看一幅畫、發一場夢就可以神遊到某個地方,或融入在某片景色中。」對中國缺乏認識是他認為的想像空間,1977年他就全靠想像,創作出《中國》(Les Chinoises)系列,當中有火燄紅色與金色絲外套和毛皮飾邊刺繡大衣。
不是考古
John Galliano在Dior時對中國風的呈現非常華麗和冶艷,有大量的旗袍元素,也在Haute Couture以青瓷為靈感,將Chinoiserie帶到另一個領域。
2009年,Karl Lagerfeld在上海發表Chanel工坊系列「巴黎上海」,以清朝的康雍乾三個皇帝為靈感,那些帶有異族風光的設計,完全跟我們眼中的東方是兩回事,那就是西方對東方概念的詮釋,身為一個中國人看上就只覺得是一個新物種。Karl Lagerfeld認為重點不是要如何扮中式,效果要如何真實,更強調時裝設計不是考古,而是創作和聯想,最後所呈現的是藝術,這就是所謂的Chinoiserie精神。
更多精采時尚內容,盡在 http://add.appledai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