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當飼料 台黑毛豬風險高

廚餘當飼料 台黑毛豬風險高

非洲豬瘟席捲亞洲多國以來,台灣一直以強硬姿態抵擋大陸豬製品流入境內,當地因此仍未受豬瘟感染。不得不提的是,台灣市面除了食飼料的一般白豬外,當地還有一種黑毛豬,由於飼養時間、成本等原因,會以廚餘(豬餿)作為飼料。

黑豬豬農普遍認為,廚餘餵黑豬能提升肉質,豬隻也會長得好。但廚餘容易造成衞生隱患,也可能成為豬瘟的傳染媒介,民間團體曾要求「禁廚餘,保台豬」。

廚餘需高溫蒸煮殺菌

目前,全台共有12%、約65萬頭豬隻用廚餘飼養,這些黑毛豬比只要飼養6、7個月就能上市的一般白豬,飼養時間較長,為降低成本,才使用廚餘餵豬。豬農也認為,因飼料營養過度,容易造成黑豬脂肪厚薄不均,飼料豬也欠肉味。新北市養豬協會理事長李當期曾表示,廚餘其實是剩飯剩菜,飼料多由副食品組成,有許多添加物:「養出來的豬會有一種飼料味,影響豬肉品質。」全台不少日式餐廳,不論炸豬扒或拉麵店,都使用本土黑毛豬。

值得一提的是,廚餘要經一系列程序才能製成飼料,由環保署制訂的「廚餘回收再利用操作管理手冊」規定,將分類收集好的廚餘粉碎,經90℃高溫蒸煮一個半小時後,才可儲存、餵食豬隻。然而,廚餘若高溫蒸煮不完全,無法殺滅病菌,易造成豬隻傳染。香港家豬負責人劉漢傑稱,歐洲一直有將廚餘用在養豬業,但廚餘養豬需先進技術,以香港現時養殖水平,使用廚餘餵豬具危險性,容易傳染豬瘟。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