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避免債券到期日欠缺資金贖回,不少房企近年透過發行永續債券(Perpetual Bond)進行融資,除了不設到期日外,也不會影響房企的負債率,但息口高昂,且會每年增加,原則上不會封頂,若處理不好會蠶食股東利益。
不設到期日
所謂永續債,即債券不設到期日,理論上發行機構可永遠不用清還本金,當然其初始發行的成本必定較普通債券為高,一般年利率達10厘或以上。以綠城中國(3900)為例,該公司去年發行兩筆永續債,規模合共5億美元(約39億港元),兩筆債券利率均接近13厘,而同年11月,該公司發行的6億美元債,息率僅為4.55厘,永續債的息率足足高出逾1.8倍。翻查綠城截至2019年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其永續債券規模達1,857億元(人民幣.下同)。
永續債在資產負債表上顯示為權益而非負債,故企業能在保持負債率水平的同時,也可以通過發行永續債進行融資,持續為企業「輸血」。但由於永續債反映在權益中,換言之會直接影響盈利表現,最後變相蠶食股東利益。
說到善於運用永續債的房企非恒大(3333)莫屬,早在2013年,恒大為了大肆擴張,開始運用永續債來融資,至2016年恒大的永續債規模高達1,160億元,那時市場上常盛傳恒大或出現資不抵債,其後集團於2017年上半年迅速還清高達1,129億元的永續債,減輕其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