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自2018年8月在內地遼寧省爆發後,疫情一發不可收拾,蔓延全國,同年12月廣東省也告「淪陷」,至今亞洲已有11個國家出現疫情,導致供港活豬供應緊張,數量大跌一半,現時每日約有1,500隻供港,豬價瘋狂飆升至每擔3,094港元。業界向港府建議引入東南亞活豬增加供應,考慮地點包括台灣、南韓、馬來西亞和泰國。不過,隨着韓國和東南亞豬同告失守,台灣成為活豬市場的一塊綠洲。台至今仍未受到非洲豬瘟影響,台灣官員透露,有香港豬商與當地豬農接觸,商討重啟入口台灣活豬的可行性。
記者:卜小惠 盧熙林 周凱瑩
攝影:梁煒傑 彭志行
原來早於1980年代,台灣、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地均有活豬供港,但隨大陸活豬「傾銷」,迫使其他供應商不再入口。《蘋果》走訪台灣訪問行政院農委會官員,證實1980至1990年期間台灣豬肉曾大量外銷,主要是日本市場,小部份出口到香港,並透露最近有香港豬商確實與當地豬農接觸過商討重啟活豬入口,台方官員也「樂觀事成,也在規劃當中,希望能夠促成」。
屠宰輸出可減成本
雖然台灣活豬供港仍在磋商階段,但台灣種豬一直都有送抵香港。「2013年跟香港漁護署談好,2014年至2019年都有外銷種豬,但數量都不一定,大概一年有幾百頭。」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動物檢疫組組長周曉梅透露,台灣一直都有經空運和海運送種豬到港,如果要將台灣活豬輸出香港,台方會配合香港規定,「至於鮮肉部份,在台灣屠宰好再輸入香港,可以節省活豬運輸的成本。」行政院農委會畜牧處家畜生產科科長江文全進一步解釋,上月底台灣養豬有541萬隻左右,今年農曆新年前肯定可充足供應本地市場,而批發價只是香港的三分之一,每擔為950至1,100港元。
江文全指出,台灣飼養的活豬品種是三個雜交品種,與香港一樣以新鮮屠宰後送到肉枱零售,一隻豬大概130公斤,而五花腩比較符合華人市場需求,所以台灣的肉豬養得比較肥。他認為,台灣繼續維持非疫區的話,活豬數量絕對有能力供應外地市場,如果要輸港,主要面對的困難是檢疫程序,以及活豬運輸方式,估計會以海運為主。
對於外地活豬供港,本港豬農坦言無懼競爭,認為本地豬比韓國和台灣豬還要優質。五年前頂手豬場、專營香港本地豬的「香港家豬」負責人劉漢傑向《蘋果》稱,香港一直由內地輸入活豬,香港豬農一向很少發聲,「我哋好似少數族裔咁,政府話乜我哋就接受啦,我哋都好明白香港活豬嘅供應滿足唔到市民。」
香港豬農主打精品
劉漢傑指,來自南韓和台灣的種豬以白豬居多,一般養殖業要「鬥快大,時間要最短,換肉率高」,質素未必適合本地市民食用。近年本港提倡食黑毛豬,豬農已引入外國黑毛豬做豬種,他指:「香港發展農業就係要做精品,唔係做一啲鬥價錢嘅產品。」對於非洲豬瘟疫情,劉坦言,作為豬農終日提心吊膽,「因為呢一種疫症對成個行業係摧毀性,我哋豬農每分每秒都無鬆懈過。」目前還沒有百分百的疫苗研發出來,若然在本地豬發現疫情,港府只有撲殺這一途徑;而本地豬農已很少使用國產飼料,希望能大大減低飼料感染豬隻的機會。
他指,今年農曆新年的豬價已相對穩定,本地豬價一般比內地豬貴20至30%,「香港家豬」在農曆年期間不會加價,瘦肉68至78元一斤,排骨88至98元一斤,最貴的「飛排」(位於豬頸附近)為108元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