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按揭「助燃」 港樓全球最難頂市民不吃不喝20.8年才可上車

放寬按揭「助燃」 港樓全球最難頂
市民不吃不喝20.8年才可上車

【本報訊】反修例運動令本港社會出現翻天覆地變化,惟對本港高昂樓價卻彷彿處於不變狀態。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公佈去年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仍處於「嚴重負擔不起」水平,並連續第十年居於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榜首,樓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達20.8倍,換言之,港人需不吃不喝20.8年才能上車。港府去年尾放寬九成按揭樓價上限,更帶來「助燃」作用。
記者:黃朗鈞

該份報告指,在瑞銀環球房地產泡沫指數中,香港樓市仍是具有較大泡沫風險地區,僅次多倫多及阿姆斯特丹;2018年底,政府指定及改建多幅土地作房屋發展用途,希望在供應及負擔能力方面得到改善;2019年,私人發展商亦提供其所持有的土地作房屋用途。

港資助房屋供應仍短缺

本港擁有大型補貼房屋計劃,但有關供應仍然短缺。根據房屋署公佈數字,平均輪候公屋時間於2019年9月時是5.4年。根據Demographia數據,本港家庭入息中位數是33.8萬元(月入約2.8萬元);樓價中位數為704萬元,即工作20.8年不吃不喝才可買樓。

排行第二位的是溫哥華,樓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為11.9倍, 排行第三位的是悉尼,比率為11倍。至於樓價最能夠負擔得起的是美國羅徹斯特,有關比率為2.5倍;美國俄克拉何馬城及克里夫蘭並列第二,比率為2.7倍。

香港去年樓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雖然有微跌(2018年比率為20.9),但仍是全球最難負擔的樓價,有關調查中,去年有31個城市樓價屬於「嚴重負擔不起」,即樓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在5.1以上,其中澳洲佔五個、美國佔去14個、英國佔去8個、加拿大佔兩個。

受中美貿易戰及本地政治風暴影響,去年下半年投資氣氛急速逆轉,經濟步入衰退,惟未令樓價大幅下跌,而港府去年尾放寬九成按揭樓價上限,更帶來「助燃」作用。

新港人及父幹族撐樓價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指,政府過去多次出招壓抑樓價無效,「辣招越推得多,樓價越升得多」,香港樓價有兩大購買力支撐,包括來自「新香港人」及「成功靠父幹」的力量。他又指,去年上半年樓價升近一成,反修例後只從高位回落約6%。他預料今年樓價將平穩發展,不會大升或大跌,全年波幅約5%內。

投資者吳龍飛表示,雖然本港樓價繼續貴絕全球,但預計三年內,本港排名將跌出頭三名。他認為,農曆新年後樓市及股市將有短暫的刺激,但情況不會持續,而且本年經濟受壓,加上社運因素維持,買家入市意欲每下愈況,相信樓價本年將再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