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跳繩運動員近年的訪問,都離不開缺乏政府資助的問題,他們在香港跳繩總會(繩總)安排下出外代表香港參賽,往往需要自掏腰包逾萬元,甚至因負擔不起而棄賽。運動員捉襟見肘,不過《蘋果》翻查繩總賬目,發現它在近年的國際賽後,獲得數十萬元的分紅,但賬目並無解釋其來源及用途。有運動員家長透露,從無收到繩總通知有盈餘,她從其他家長獲悉後,主動追問下才獲得發還部份費用。繩總並無回應查詢。
分紅疑無回饋運動員
以亞錦賽為例,2015年由馬來西亞主辦,香港運動員要自資港幣1.1萬元參賽,當中約5,300元為報名費,其餘的是機票、保險、制服等費用。2017韓國亞錦賽的費用增至1.3萬,去屆即使在港舉行,香港運動員仍要支付逾6,000元報名費。
2015至2018年間,亞錦賽及世錦賽分別舉行過兩屆,雖然繩總並非主辦機構,但記者翻查賬目,發現繩總亦可在每年賽事後獲得六位數的分紅,金額介乎25萬至47萬,4年間就累積了148.8萬盈利。由於繩總從不在賬目交代開支明細,盈利有否回饋運動員,亦無從得知。
運動員家長陳太(化名)向《蘋果》憶述,其女兒及同屬會另外四名運動員曾獲選參加2017年韓國亞錦賽,五名運動員家長均按總會指示每人繳付逾萬元報名費,「總會話畀幾多就幾多,淨係知道包機票酒店」。
繩總的亞錦賽簡介文件列明,如獲贊助或退款,所有費用將於翌年4月前退還給運動員所屬團體。由於一直沒有接到通知,陳太以為繩總沒有餘錢可退。五人所屬的屬會賽後不久亦脫離繩總,只餘一人決定繼續留在繩總受訓,但至2018年年底,該名留在繩總的運動員家長突然聯絡陳太,問她有否收到亞錦賽的部份退款,「佢話繩總退番二千幾蚊支票畀佢,我同另外四個家長都好驚奇,從來冇聽過有退錢,嗰位家長話幫我哋直接問番繩總教練跟進」。約數星期後,繩總才透過該名家長向陳太等四人轉交退款支票,「如果唔係嗰位家長留喺繩總,我哋根本唔知,亦唔會問,唔問係咪就冇得退?」記者就此向繩總查詢分紅的原因及盈利去向,但不獲回覆。
■記者梁御和、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