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抗爭,已經七個多月了。這些日子以來,香港人經歷前所未有的打壓,其中8.31瘋警血洗太子站的傷痛,每一個香港人也不會忘記。
其中有一個人,他每晚堅持到太子站上香、貼文宣,悼念不知是否仍活着的手足。原因很簡單,他就是深信每一晚的堅持,可以為死者伸冤。每一晚在現場,他總是念着「為港犧牲先烈士千古,沉冤待雪」,有時更會控制不了情緒,哭起上來。
他年紀老邁,是一名在街頭露宿的流浪漢,外表有點骯髒,行為有點古怪,他卻是一個無私奉獻的抗爭者。
採訪︰何逸蓓
攝影︰傅俊偉、石鎬鳴。
浪蕩50載 連儂牆訴心聲
現已73歲的劉鐵民沒有蒼蒼白髮,卻有一雙炯炯有神、黑溜溜的眸子。他一腔帶歪廣東話口音,原來是在菲律賓出生,是一名孤兒;兩歲時被賣給當地一戶來自福建的家庭收養。1956年,即11歲時,菲裔養母帶着他和女兒赴港生活。他在鄧波鏡學校讀至中二,追不上學業,便輟學了。
其後,養母返回菲律賓生活,亦改變了他的一生,「因為養母來自菲律賓,自己又不懂菲律賓語,安排娶妻又跟對方沒感情,怎娶?就是這兩個原因,我沒跟她回菲律賓。她說那裏不愁沒錢花,可享受生活,你不去就獨自留港吧。」就這樣,劉鐵民19歲便開始露宿生涯;屈指一算,已在街頭生活逾50年。
趁警不在獻花上香
流浪五十載,他將後半生的大部份時光花在社運上。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回憶,是在2014年雨傘運動的聲援。無奈當時佔旺期間,不慎違反禁制令,最後被判入獄四個月,其後上訴得直,還柙13日後獲釋,繼續抗爭之路。
他如何認識這場反修例運動?原來是自2014年他雨風不改聽收音機,「因此每天也知道一些事,於是出來幫忙抗爭」。
每晚守護太子站的有心人,或會認得他佝僂的身影。這位老伯總是穿着紅白間隔的格子襯衣,拖着一架手推車在站附近徘徊,如水一般四處穿梭流動。自去年9月2日起,即8.31血洗太子站事件發生後,每至深宵時分,他都會趁警員不在,孑然在守護台獻白花、上香拜祭「死者」,最後一步是貼手寫文宣,還用五層膠紙牢牢黏緊紙張,生怕凌晨被撕去。
「我只知道當日8月31日,速龍隊將太子站封鎖了,見人就打,打死了六名學生。如果沒死人,不會這麼神秘,兩天也沒重開(太子站)。而且救護車不停太子站,反而往荔枝角方向走,神神秘秘,可能將傷者、屍體從荔枝角站,運送至明愛醫院,我所知的是如此。」
「無法無天是不行的,我每天也去為他們伸冤,每日也寫一張『殺人填命』。因為每天都被撕走了,所以每天也帶一張在身。」
人如其名,劉鐵民有着鐵一般的堅持,縱然本月初曾被警員警告不要再貼連儂牆,否則作出拘捕。他烏溜溜的雙目,似乎沒有絲毫恐懼,每一晚還是拖着沉重的車子,由長沙灣公園步行兩小時到太子站守候,儍儍的守到凌晨4時,又步行兩小時回公園休息,這種生活維持了五個月。
他的說話總是不着邊際,令人摸不着頭腦,噴吐出的句語卻是抗爭熟悉的口號:「人民不應害怕政府,政府應該害怕人民」、「黑警殺人,絕不妥協」、「不是因為看見希望而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見希望」一連串刻骨銘心的句子,寫滿皺皺的小簿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