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英文佳,不少人歸功於背誦,如梁實秋在〈辜鴻銘先生軼事〉說:「先生深於英國文學之素養。或叩以養成之道,曰: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作根基。」我也相信辜鴻銘背過很多書,凌叔華就曾見他把千行《失樂園》倒背如流。然而背書只是「作根基」,並非英文好的充分條件。若單憑背誦就寫得出好文章,那些連電話簿也背得下的自閉症天才,豈非個個是大文豪?
還是林語堂一矢中的,他說辜鴻銘、陳友仁「皆長英文,而實非僅長英文,蓋其思想議論,超人一等,故能發揮淋漓,此二氏之文之所以有魄力也」。這句話真是突破盲點:學文就是學思考,需要慧根,不能單靠死背。那麼辜鴻銘有什麼「超人一等」的思想呢?不妨從《張文襄幕府紀聞》舉二三例。
讀了達爾文天演論,辜鴻銘別具慧眼地指出:這優勝劣敗之理,即《中庸》所謂「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辜又說,袁枚傳授不育者生仔秘訣,在於男女搆精之際,勿抱着為祖宗綿血脈的心態,必須獸性大發,「無生子之心」,才能「百發百中」,然後幽默地譬喻學問:「吾人當求學之時,不可存有國家之念,猶如人欲生子,不可存有祖宗之心。」其實是諷刺中國人的功利心,老講什麼學成歸來報效國家,動機不純,所以學問永遠做不好。
辜雖熱愛中國文化,但對中國的批評卻很尖刻。他說某洋人西裝破敝,問中國裁縫:「汝能制西式衣否?」裁縫說:「有樣式即可代辦。」洋人給他一套舊衫,數日後新衣送來,果然跟舊的一模一樣──連衣背的補丁也複製了!辜鴻銘說,中國事事效法西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跟這裁縫並無分別。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辜鴻銘的「瘋言瘋語」背後,實有其一以貫之的思想體系,非常清醒。很多人以為學語言即學文法、背單詞、誦範文,卻忘了語言只是思想的載體,你必先有高明的思想,才可能有漂亮的文字,反之則不然。這幾天在大館舉行的香港藝術書展,見山書店會展覽故友那本線裝版《張文襄幕府紀聞》,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