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正式簽署,大行普遍認為中國處於不利處境,其中大和認為在「執行機制」限制下,中國難以「走數」,而且要大額購買美國商品,日後難有美元收入;滙豐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為5.8%,比去年放緩0.4個百分點,估計人行年中會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記者:何文俊
有「新末日博士」之稱的大和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師賴志文發表報告,指中美雙方達成的首階段協議,美國續保留大部份高關稅率,大致與之前公佈的相若,但他關注在高關稅及經濟放緩期間,中國卻要每年向美國購買2,000億美元商品有難度,相信中國為履行承諾,日後難再有美元收入。他稱,中美領導人並無一起在白宮慶賀,可能已是一個訊號,意味協議對中國不利,或對內地經濟構成打擊。
美大選前料續打中國牌
賴志文續補充,今次貿易協議設有「執行機制」,確保中方必須落實承諾,否則中國一旦「走數」,美國會較易採取推出新關稅或作出更多妥協等懲罰措施。他預言,中美貿易戰第二回合即將上演,而美方在大選前會持續打中國牌(China card),並在未來幾年持續,以減低向中國進口的情況,但第二階段貿易協議難以在11月美國大選前完成。
上海商業銀行財資研究主管林俊泓亦發表報告,對中方的處境感到悲觀,直指北京已經意識到讓步不過是隔靴搔癢,簽訂停火協議令美國不再提高關稅,已經是能力所及的最佳結果。他舉例稱,協議類似婚姻療程的第一步:雙方交談並含淚悔改,保證維繫夫妻關係,惟最終無法解決更深層次矛盾,平靜日子就會進入倒數,儀式過後只會每況愈下。不過他預期股市會向好,原因是在美國競選因素的催化下,特朗普將毫不掩飾其全力提振股市的意願。
滙豐經濟研究亞太區研究主管兼大中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則稱,中美貿易戰暫時緩和,不過仍有頗大部份的關稅存在,故局勢未明確。滙豐高級經濟顧問簡世勳認為,兩國在今年美國大選前達成第二階段協議的機會不大,因美國內部對中國的態度不一,談判過程存在不確定因素。
滙豐:內地勢降準減稅
該行發表的《亞洲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為5.8%,比去年放緩0.4個百分點,為確保持續增長,官方將謹慎地推出財政及貨幣政策,估計人行年中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並減免稅項防止經濟放緩加劇。至於今年人民幣滙率會維持穩定,兌美元滙價年底目標為7.15。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則對第二階段貿談的進度持相反看法。他認為中方不希望再糾纏於貿易爭端,預料踏入第二階段時,或較市場預期快達成協議,但相信會更深入圍繞知識產權、技術轉移等議題。他預期,資金鏈及生產問題仍未改善,中國經濟放緩勢頭將持續,預料全年經濟增長5.5至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