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常將「法治」掛在唇邊的人,往往最不知道「法治」為何物。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前天於法律年度開幕典禮致辭時提到,去年社會動盪不休,形容暴力橫行會令香港變成「暴徒統治,而不是法治」,有關說法惹來法律界批評,港大法律學院教授、名譽資深大律師陳文敏(圖)昨斥鄭若驊的說法「以偏概全」,認為律政司司長不但是政府官員,也是公眾利益的守護者,但從過往事件可見,鄭若驊似乎忘記了自己是公眾利益守護者的身份,認為鄭的評論對事件沒有幫助。
轟以偏概全
鄭若驊前天於演辭中沒有闡述對司法獨立的見解,一味藉機批評暴力示威,又強調「權利不是必然絕對的,而是可能受到限制」;陳文敏昨於電台節目指,反修例運動中確有部份抗爭者使用過份暴力,但也有不少人是和平示威者,指他們只是對社會公義及不公平發聲,斥鄭的說法以偏概全,未必是客觀和恰當的處理態度。
自反修例風波爆發以來,至今已有逾7,000人被捕,陳文敏認為政府現時對法律的定義狹窄,容易造成濫權。
本身為大律師公會執委的他指,律政司提控時除了要視乎是否有足夠證據,公眾利益也是重要考慮,認為部份案情若性質輕微,控方可以不提出檢控,以其他政策性方法處理,有助修補社會撕裂。
■記者許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