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地報告】屬於台灣的無限之路 - 張惠菁

【死地報告】屬於台灣的無限之路 - 張惠菁

【死地報告】
如果用商業暢銷作家西奈克在他的新書《無限賽局》中提出的概念,來思考這次總統大選我們面臨的選擇,則我們會看到,雖然選舉不到最後不能斷言結果,但是民意從去年底到現在確實出現了可觀的逆轉。這個逆轉本身,是伴隨著外在大事如香港反送中,各組候選人的反應能否回扣到他們自己的價值主張,而讓我們看到他們心中「公義的目標」(a just cause)。

創造開放平等環境

當這樣的事情發生,媒體習慣的說法是「撿到槍」。但實際的情況是,有什麼價值主張才能撿到什麼槍。這就是為什麼,反送中在所有人眼前平等地發生,同一把槍柯文哲撿不到,韓國瑜也撿不到。「撿槍」之說側重事件的隨機偶然面,其實背後長存的是:是否有個「公義的目標」可以整隊回歸。

除了「公義的目標」,「無限賽局」還有一個要素是擁有「值得關注的對手」(worthy rival)。從選戰看,蔡英文的對手是韓國瑜。但從我們選民面臨的選項來看,則對於想要守護台灣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人而言,在這場選戰中真正的對手不言而明是中國的干預,以吳斯懷、邱毅等公開選擇中國方面站的人,與迴避不表態者如韓國瑜、柯文哲等人為代表。

在無限賽局中,「值得關注的對手」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可能會危及我們的生存,但它的存在也會讓我們思考:「我們和它到底哪裡不同」—─後者(這個不斷藉由外在挑戰回歸自己核心價值的過程)更為重要。西奈克書中主張,面對對手不能只滿足於認定它是錯的、邪惡的、必敗的。而必須將對手當作擁有和自己「不同的目標(cause)」者來仔細認識,看清它代表的目標、作法、強項與弱項。西奈克把不願意去認識對手目標的人,稱為「目標盲」,其危險是過度主觀、自我中心,失去從對手身上學習其強項,以在賽局中精進我們自身,與時進化的機會。

中國政府的目標(它的why)是維持它作為一個強大繁榮國家的實質與臉面。它習慣的方式(它的how)是用控制的方式進行賽局,包括控制真相與利益網絡。與這個對手相比,台灣的不同是相信人的力量,相信在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中,創造相對開放平等的環境,人們自會找到創意和方法。

比控制真相的國度,我們能夠勝出的是:時時成為一個更接近實相,更無偏見、完整認識世界的國度。我們最好的保護,會是來自我們越來越多人對這樣的生活方式有清楚的認識,且有份責任與榮譽感,自發地去保護它。

無論選舉結果如何,這條無限之路都才剛開始。

撰文:張惠菁╱台灣作家